結緣蘇區錢幣 踏尋前輩足跡 |
發布日期:06-09-09 14:0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文摘要】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活動的東風,撩起了我的思緒。我是一個業余錢幣愛好者,到如今也有十幾年的收藏經歷,回顧這段經歷,無不與紅色貨幣有緣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活動的東風,撩起了我的思緒。我是一個業余錢幣愛好者,到如今也有十幾年的收藏經歷,回顧這段經歷,無不與紅色貨幣有緣。 ■結緣蘇區錢幣 那是1988年盛夏的一天,天氣悶熱。我被抽去幫助城市信用社搞摸獎儲蓄,時至近午,我回行里去喝水,剛走進行門口,就碰見兩位老人手里拿著一沓破爛紙質東西往外走,出于好奇,我湊上前去問他們手里拿的是什么?老人說:“是土地革命時期蘇區使用的票子,還有鄉老建辦開的介紹信,剛剛到行里面去問過了,說是已經不能兌換了,只好拿回去,浪費了一天的時間不說,還白搭上幾塊車錢。”當時我剛進銀行不久,還未有收集錢幣的念頭,心想兩位老人從幾十里外的山區來次縣城也不易,我若換下來不就是幾塊錢的事,不管怎么說,畢竟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東西,是紅色金融的見證。出于好奇和同情心,我將它們全部買了下來。誰知,我從此便與這紅色貨幣結下了不解之緣。 ■踏尋前輩足跡 在收下這批紅色貨幣后,我開始注意學習紅色貨幣知識,我通過報章、電視、書刊獲取錢幣知識的渠道也日漸多了起來,受《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貨幣史》編寫組前來萬載調查的啟發,我萌生了走當年紅軍路,尋訪、收集紅色金融貨幣史料的念頭。十幾年來,我利用休假時間曾多次深入山區,尋訪當年工農兵銀行、造幣廠舊址遺跡;尋訪參加過土地革命的老紅軍、老同志,請他們回憶當年蘇區金融工作開展情況和蘇區貨幣制造使用情況。 當年蘇區銀行、印鈔造幣廠為免遭敵人破壞,都設立在崇山峻嶺之中,如萬載縣工農兵銀行造幣廠就設在海拔近千米高的天屏山上。在尋訪過程中,我由于地形不熟,有時連路都找不到,肚子餓了吃點餅干或摘些野果充饑,口渴了就喝山里的溪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盡管不易,我還是采集到了不少紅色金融的資料,更難得的是我親身體驗和感知了革命前輩當年的艱辛,更加懂得革命的成功、新中國的建立來之不易。 來源:金融時報 |
上一篇:新疆咸豐“當五十”大錢 |
下一篇:三年求購終遂心愿 集齊中央蘇區銅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