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國永隆通寶鉛錢 |
發(fā)布日期:07-11-15 08:3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福建陳阿泉 ![]() ![]() 閩國永隆通寶鉛錢,傳世甚少。它與同時期據(jù)有建州的殷閩第一主王延政于天德二年(即永隆6年,公元944年)所鑄“天德重寶”,皆被視為迄今難得的錢幣品種之一,錢幣界有“永隆、天德世難求”之說。 永隆通寶鉛錢,系五代閩國第四主王延羲于閩永隆年間所鑄。據(jù)《新五代史·閩世家》載:“延羲;審知少子也。既立,更名曦,遣使者朝貢于晉,改之永隆,鑄大錢……”從錢幣文書法看,“永隆通寶”鉛錢,直讀,字文平漫,書法草率,鑄工粗劣,背穿上有一“閩”字,穿下仰月,穿左有二星紋(見圖)。然而,鉛柔軟易變形,制成錢幣極易磨損,熔點低易鑿刻和私鑄。既然用鉛鑄造貨幣有諸多弊病,為什么王延羲還要鑄造、發(fā)行呢? 王延羲主閩期間,福(州)、建(州)之間,閩江兩岸暴骨如莽,民不聊生。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以及應(yīng)對連年淫侈無度的費用,支付龐大的軍事開支,取悅后晉的獻(xiàn)禮等,于是下令大量鑄錢以充國庫。然而福建銅材枯竭,只好用興化府(今莆田)“廣宮銀坑”出產(chǎn)的鉛來鑄造錢幣。這不但沒能扭轉(zhuǎn)閩國社會經(jīng)濟(jì)危機(jī)四伏的局面,在“永隆通寶”鉛錢開鑄不久的永隆6年(公元944年)的3月13日王延羲亦遭部下暗殺。 |
上一篇:宋徽宗的“崇寧通寶” |
下一篇:明代銀錠賣出156.8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