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通寶見證三藩之亂 |
發布日期:07-11-22 10:5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葉真銘 中國商報網站 裕民通寶錢是清代康熙年間據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反清叛亂時鑄造的錢幣,是清初“三藩之亂”這段歷史的見證。 現今所見裕民通寶錢有普通錢和權銀錢兩類。普通錢僅見小平錢一種,每枚當制錢一文,錢文仿宋體,錢面“裕民通寶”四字對讀,光背,直徑26毫米,穿徑7毫米,重4克至4.5克左右,黃銅質地。權銀錢即對白銀作價的錢幣,有“一分”、“壹錢”兩種:“一分”錢背穿右鑄“一分”字樣,直徑26毫米至28毫米,穿徑6亳米,重5.4克至6克,黃銅質或青銅質;“壹錢”錢背穿左右橫書“壹錢”字樣,表示每枚錢權銀一錢,直徑36毫米至38亳米,穿徑7.5毫米,重14.5克至17.5克,黃銅質或青銅質。最近還發現有紅銅質和白銅質地者。這些錢上鑄明折銀重量,儼然以白銀輔幣的身份出現,充分反映了當時白銀在貨幣流通領域中已居于主導地位。 存世還有一種背面穿左右分列“浙”、“一錢”字樣的“裕民通寶”錢,據說是耿精忠準備攻取浙江時流通使用的錢幣。因起兵倉促,故鑄無多,且旋告敗北,所以如今已較罕見。根據對該類錢出土發現相關報道、傳言的分析,筆者大膽推斷裕民通寶背“浙· 一錢”可能鑄造于浙江省境內,因為在福建境內不容易見到該錢的蹤跡,而據說在福建與浙江交界處靠浙江一側曾經多次發現。因裕民通寶背“浙·一錢”為罕見的珍稀幣種,歷來多有偽造,近年仿鑄品更多,造假手段日益高明,不少贗品幾可亂真,令人防不勝防,應引起錢幣收藏愛好者的充分重視。 最近還發現一種背穿上通字的裕民通寶錢,錢徑小,重量輕,可能為安南錢或民間私鑄幣。 筆者近日又購得一枚裕民通寶背一分銅錢。該錢直徑28.5毫米,穿徑6毫米,重6.35克,青銅質地。面文“裕民通寶”四字對讀,錢文仿宋體,“通”字為三角頭雙點通,背面穿右為“一分”兩字,表示折銀一分。該錢與普通裕民通寶背一分權銀錢的最大區別在于:面文“民”字下有一巨星紋(非流銅),星紋直徑1.2亳米,呈規則圓形,明顯凸出錢面地章。閑時把玩,頗為有趣。 三藩叛亂不能互相配合,很快被清軍各個擊破。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軍攻入福建仙霞關,克建寧、延平二府,二十七日進抵福州郊外。耿精忠部將投清,耿氏被困福州城中,不得脫身,只得袒身露體出降,被解送北京,三藩之亂平定后被處死。清軍平定耿藩叛亂,裕民錢停止鑄造。 |
上一篇:聳肩尖足空首布 |
下一篇:明永樂銀錠勇創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