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半兩錢 |
發布日期:07-12-13 09: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江蘇季剛俊
戰國秦半兩的始鑄時間不詳,早期鑄工原始、粗糙,錢體厚肉大樣多畸形,穿口不規整,似圓非圓;內孔不方正,背穿細小;多有流銅,錢緣上殘留有澆鑄薦痕。錢文高凸、古樸,呈隱起伏 稱之為隱起文 ,行筆粗放而不規范,似一刀而就,尤其古挫蒼莽之致。這又稱為“原始型”。本人藏有一枚 見圖 ,生坑綠銹,直徑3.35厘米,重14克。 據《史記》記載:秦惠文王二年 公元前336年 天子賀行錢的史事,表明這時的秦國政府已正式鑄行半兩了。在這以后的半兩,錢文已向規范化發展,鑄品制作較精,形體大小不一,筆畫方折為多,錢文高挺,字體狹長;大篆氣濃,書意古雅端莊,有傳形錢。大樣錢流銅現象多見,有的呈圓穿。小樣錢以方穿為主,個別的錢面起皺,明顯是陶范澆鑄的痕跡。雙道薦口在錢體上已占大多數。錢徑一般在3.2厘米左右,重5.4—7.4克。最大者徑達3.8厘米,輕小者僅2.5厘米左右,但以3厘米上下者為最多。 建國來數十百次出土,包括始皇陵之考古發掘,均未見徑4厘米以上大錢。舊譜所刊4厘米以上特大半兩錢數種,經古泉家戴葆庭先生辨為后人偽作。 |
上一篇:遼代古錢 |
下一篇:明末“崇禎年造”銀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