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古墓 “錢幣”布滿墓室 |
發布日期:07-12-03 11:1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長江商報 胡懷軍,張爽 ●出土20余件吳末晉初時期文物考古人員:對破解“盤龍城消失之謎”可能有很大幫助 有著3500多年歷史的“盤龍城”,被譽為武漢的“城市之根”。但考古發現,盤龍城僅存世兩三百年便消失了。這一千古之謎一直吸引著眾多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昨日,一座有著1800多年歷史的古墓在武漢黃陂區灄口被成功發掘,20余件吳末晉初的文物隨之出土。現場考古人員稱,這對破解“盤龍城消失之謎”可能有很大幫助。據稱,這是自2003年以來,在“盤龍城”外圍發現的第七座漢晉時期的古墓。 ■“錢幣”布滿墓室 昨日下午,記者趕到現場時,黃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正對現場進行清理,他們手持專業設備,一邊將墓室內的泥土用手輕輕搓開,一邊尋找墓室內的物品。記者看到,古墓坐北朝南,長約4米,寬約3米,由青磚和紅磚壘成。 “發現一枚錢幣!”下午1時40分,一名施工人員在右側的墓室中,發現了一枚銅幣。隨后,不時有銅幣出土。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古人去世后,通常在墓室鋪灑一層錢幣。 昨日下午,考古專家在墓室相繼發現了瓷罐、瓷碗、玉戒等物品。經發掘,古墓的底部漸漸露出,記者看到,古墓高40厘米,底部由紅磚鋪墊。 “這么快到底部了?怎么沒有看到棺材啊?”周圍群眾對此疑惑不解。據武漢市黃陂區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張世洪介紹,這里以前是座小山丘,由于修路等原因,墓室的上半部分已隨山丘逐步被挖平,現場看到的只是下半部分。此外,由于黃陂灄口地區處于長江沼澤地,對棺木的保存極為不利。因此,在多年的歷史自然作用下,該棺木已腐朽風化。 ■道路改造發現千年古墓 據附近居民翁臘純介紹,民富街以前屬于318國道,20多年前改道后,一直沒有維修。兩星期前,當地開始對道路進行重新修建。近日,施工工人在進行道路挖掘時,突然發現泥土中有大量青磚。這些青磚不但“個頭”比現在的磚要大,而且側面還有凸起的花紋。施工部門立即停止挖掘,并向當地文物部門報告。前日,黃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到場后,確認此處有古墓,開始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墓主相當于現在“中產階級” 昨日下午4時30分,現場清理工作基本結束,共出土文物20余件,其中包括錢幣、銅器、瓷器、陶器、鎏金等物品。考古人員介紹,通過出土文物初步推斷,古墓應該是吳末晉初年間,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 記者注意到,墓室分為兩部分,其中左邊墓室寬一些。黃陂區文物管理所所長謝育武介紹,這是一個合葬墓,并按“男左女右”的方式進行安葬。他還介紹,從現場發掘出來的銅器和鎏金等物品來看,死者家庭生前應該屬于“殷富之家”,“相當于我們現在說的中產階級。” 此外,考古人員通過現場勘查,發現墓室有被人為破壞的痕跡。“應該在很早之前,被人盜過墓。” ■有助于破解“盤龍城消失”之謎 盤龍城遺址位于黃陂區盤龍湖南,由盤龍城城址、李家咀遺址、楊家灣遺址、樓子灣遺址、王家咀遺址、楊家咀遺址組成。為商代在南方建立的重要方國城址。盤龍城的發現,讓武漢市的城市歷史追溯到3500年前,因此被稱為武漢的“城市之根”。但多年的考古工作證實,盤龍城僅存世兩三百年。 張世洪介紹,近年來,灄口地區陸續有漢晉時期的古墓被發現,他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晉會帝曾在公元306年于此處附近設立灄陽縣,后在北周時期被取消。“晉朝為什么會在此處設縣?這里生活的是不是盤龍城的后人?”張世洪認為,灄口處于盤龍城的邊緣,此地大量文物的陸續出土,對破解“盤龍城消失之謎”可能有很大的幫助。 |
上一篇:古錢幣收藏“水”頗深 專家告訴你收藏技巧 |
下一篇:收藏古幣需長線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