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船頭輪廓已現銅錢記載沉船時間 |
發布日期:07-03-22 09:2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本報訊據廣州日報報道:“南海一號”洗掉船頭厚厚的淤泥,終于向世人初露其神秘的面容!近日,廣東省文化廳和交通部廣州打撈局在“南海一號”清淤探摸作業現場向媒體宣布,經過近半月的清淤和探摸工作,目前船頭輪廓已現,下步將測定船尾及船身位置。同時,“南天順”進行最后清淤勘測工作所獲的所有銅錢、瓷片等文物都已亮相。據專家介紹,“南海一號”船頭朝向西南240度,通過該位置大概可判斷當時這艘古船將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進行海外貿易。船體垂直沉沒于海底 在新聞發布會上,打撈現場副總指揮王仁義介紹了此次探摸的主要工作。該次探摸將抽除“南海一號”古船周圍的淤泥,找到左右船舷,同時用濾網進行過濾,防止散落在周圍的文物遺失。探摸中將清除古船上面的凝結物,確定船頭船尾的位置。另外,該次探摸還將運用特制的工具,準確測定南海一號古沉船的長和寬。 據介紹,經過對船體外側和船舷上淤泥的清除及探摸,目前“南海一號”的船頭輪廓已經顯露,古船船頭朝向為西南240度,在沒有發生側翻的情況下船體垂直沉沒于海底。按照船頭朝向和所獲得的文物,文化廳考古室博士魏峻表示,大致可以推斷這艘商船當時應該是前往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及中東地區,進行“來樣加工”的海外貿易。目前,船頭上并沒有發現明顯的文字和花紋等標記。據悉,“南天順”正在抽取船尾的淤泥,確定船頭和船尾后,他們還要再進行人工水下實際測量,精確計算古船的大小,為古船量身定做“外衣”———沉井。 此外,出水的4枚年代不同的銅錢特別引人注目。據魏博士介紹,其中3枚銅錢分別為皇宋通寶、元祐通寶和治平元寶,另有一枚字跡已模糊不清。文化廳有關負責人說,它們與十余年來“南海一號”出水的約4000枚銅錢和不少銀錠共同書寫了中國的一段編年史。其中,目前出水最古老銅錢為漢代銅錢,最晚期的銅錢則為南宋建立后的20 30年間所產。按照從最接近現代銅錢的年號推斷,“南海一號”大概沉沒于南宋初年,可能為高宗時期。 除此之外,此次公布的文物遺跡中,不僅有來自宋代各大民窯的出品,還有大量的印著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特色的花紋以及鍍鉛仿銀的瓷片。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表示,這說明宋朝確實已經開始了“來樣加工”的海外貿易,因從宋朝使用瓷器看,極少看到鍍鉛仿銀的瓷品。
![]() ![]() |
上一篇:名重不等的漢代鑄幣 |
下一篇:下崗工人張越鵬的古錢幣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