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山東壹文原幣直徑1.8cm
1942年夏,我父親(馬定祥)從北方歸來,這次他帶回來一枚鮮為人知的銅幣——“光緒通寶山東壹文”黃銅機制幣。“山東壹文”銅幣是創見的珍品,它的發現在當時的錢幣界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清代一文銅幣之王”。
我父親畢生收集、研究錢幣。他16歲時,就在杭州西湖邊的教仁街設攤發廣告征購珍稀銅元。錢幣之中,他最喜愛的是銅幣,他認為中國錢幣中以收集、研究銅幣為最難。中國銅幣從誕生、流通、停止使用僅一百年時間,歷史極短暫。其間敵偽時日軍大肆掠奪收羅,將大量銅錢化解為銅,以制造軍火,稀少品種也同遭毀滅,所剩下的銅錢也必然是稀品了,它不像古錢那樣,某天某地會突然出土一批……我本人認為家父的這些見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關于“山東壹文”銅幣之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我父親曾與我多次談及過。他第一枚得于1942年,后來又陸續獲得了二枚,共三枚之多(全球存世量不會超過五枚)。我父親的第一枚是讓給摯友羅伯昭(沐園),羅氏是古錢收藏大家,“山東壹文”是有孔的機制幣,屬于他的收集范圍。第二枚是給了李偉先,李老先生是一位凡屬精品的錢幣均要收藏的大家(羅、李兩人的錢幣藏品均在上世紀中葉捐獻國家)。第三枚(見圖)是家父秘藏自玩之物。他還教我如何鑒別“山東壹文”銅幣的真假,真者文字雋秀有力,贗者文字滯呆乏力(因摹仿之故),但其中最重要的秘訣:真幣是先壓制圓孔,然后將這種有圓孔的銅幣坯再壓制幣文,所以真的“山東壹文”銅幣當中的“圓孔”均略有偏差,由于后壓制幣文,其“圓孔”會產生稍有變形的狀況,我父親獲得的三枚均是如此。而贗品的“圓孔”卻是正中滾圓,因為作偽者的圓孔是“后加工”的,所以會產生這種破綻。我父親鑒別錢幣的真偽功力真讓我信服。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著名中國錢幣收藏家丹尼爾·陳(DANIEL K.E.CHING)從香港錢幣研究會會長張璜處獲悉家父藏有一枚“山東壹文”銅幣,這位美國收藏家從未見過這種錢幣,所以非常渴望能得到這枚珍幣的照片。他當時來信大意如下:他集幣已幾十年,但“山東壹文”銅幣卻從未見到過,懇切要求我父親寄一張這枚銅幣的照片給他,以作研究著書之用……我父親對同好、對知音者的需要一貫是“有求必應”的,為此特地去照相館拍了一寸的黑白照片,準備寄往美國夏威夷,但我老父怕違反政策,寄信前問了一句“我這封信里面有一張錢幣小照片是否可以寄往國外”,郵局人員卻生硬地回答三個字“不允許”!我父親當時只能搖頭嘆息,老老實實地將照片帶回來了(2005年文匯出版社宋路霞著《錢幣大師馬定祥》第283頁有此內容)。
我父親在1942年第一個發現了“山東壹文”銅幣,至今已整整65年。在這枚既小又輕的銅幣中,卻如此奇妙地反映和記載了中國錢幣界的一個階段的興衰歷史。我父親從中得到了喜悅與悲哀,過去只能秘藏自玩,如今卻能公開展示,讓人欣賞。雖然這些都已事過境遷的歷史,但它一直會讓我銘記于心的。(信息來源:新民晚報 馬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