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康熙通寶”刻花錢略談 |
發布日期:08-02-01 08:3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江蘇季永才
筆者藏品中有數枚刻花錢比較別致:刻花錢的雕刻技法精湛、內容豐富,上刻蝙蝠、魚紋、水波紋、花紋等圖案,景泰藍的出現使刻花錢更加豐富多彩。從民俗風情稱之吉祥、喜慶、平安、如意等驅魔避邪等紋飾或文字,刻花的圖案以陰刻為主,花錢從歷史上反映用傳統紋飾表達象征意義的一種寄托形式,也體現了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試略述如下。 一、康熙通寶,正面漢文,背滿文“寶泉” 圖1 ,康熙的“熙”字寫作“”,“通”繁體字的走旁為雙點“”。康熙錢邊圈刻上蝙蝠,蝠與福諧音,意味著“五福同堂,福壽雙全,多子多福,福在眼前,五福臨門”。 二、康熙通寶,正面漢文,背滿文“寶泉” 圖2 ,康熙的“熙”字寫作“”,“通”繁體字的走旁為單點“”。康熙錢邊圈刻上魚紋,魚與余諧音,意味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姜太公釣魚,年年有余”。 三、康熙通寶,正面漢文,背滿文“寶泉” 圖3 ,康熙的“熙”字寫作“”,“通”繁體字的走旁為單點“”,通字為三角“”。康熙錢邊圈為水波紋,水波紋是古代禮器上的象征,是中國古代水波紋在錢幣的代表。 四、康熙通寶,正面漢文,背滿文“寶源” 圖4 ,康熙的“熙”字寫作“”,“通”繁體字的走旁為雙點“”,通字為三角“”。康熙錢面刻上花紋、景泰藍。花稱之“錦上添花”,花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一般長得很美麗。 五、雍正通寶,正面漢文,背滿文“寶泉” 圖5 ,雍正錢刻上花紋、景泰藍。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稱六十歲為花甲。 康熙刻花錢均系公元1713年所鑄,康熙皇帝六十歲生日舉行隆重壽儀慶典,戶部寶泉 北京 始于1713年,癸于蛇年,時年康熙六十大壽,生肖正好屬蛇。為康熙特定時間創辦紀念這件盛事,事先精選鑄造一批為康熙皇帝專例用品,如景泰藍刻花錢、宮廷的禮器與實用器等,都采用貴重琺瑯彩涂料裝飾,同是康雍年間從西洋進口景泰藍原料。康熙年間,各個錢局肩負朝廷的重托,鑄造另尚有少數康熙背上月、星,十二生肖錢,當十大錢和景泰藍小平錢,工藝操作流程用景泰藍非常復雜,古錢添上掐絲再用圖線畫,后經點藍、燒藍、發藍,涂三回,燒三回。所謂平整,一是銅絲跟涂上的色料一樣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許一點兒高高洼洼,最后成為景泰藍錢幣。康熙年間在鑄幣制度上嚴把質量關,從發行、流通每個環節,一點都不誤,刻花錢屬紀念幣性質。 康熙帝把貴重禮品如刻花錢等賞賜饋贈給三次御駕親征,并祝福前線勝利回歸的英勇將士們諸位臣僚,他們捍衛了中華民族統一大業,并參加慶功慶典。 古代刻花錢不同于“花錢”,因為它本身是當時的流通貨幣,而“花錢”是非流通貨幣,但兩者內涵相同,均帶有厭勝性質。 景泰藍刻花錢反映了歷史、文化、工藝、雕刻等,融合為一體,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用雙手創造更好的刻花錢作品,體現了民族的傳統美德,刻花技術是一門古老而文明的傳統工藝,將歸納為一大亮點,傳統刻花工藝雕刻應該合理得到保護和發揚。 |
上一篇:河南鑄造兩噸多重銅錢 直徑為3.33米(圖) |
下一篇:新朝王莽的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