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錢幣報道>>古泉園地>>最新信息>>正文
         
        收藏界“打假”:古錢幣造假最為普遍
        發布日期:11-03-28 08:15:2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吉林日報 作者:

            近期,在收藏界出現的一些新聞,如:“收藏界刮起‘造假風’”,“贗品泛濫、收藏品暴利”,“收藏品合謀造假,死灰復燃”等,讓藏家們坐立不安。據統計表明,我國目前的收藏愛好者有近7000萬人。由于利益驅動,出現的收藏陷阱眾多,就連級別較高的收藏家們也紛紛表示,絕大多數人交過“學費”。

            有媒體統計,新千年后在收藏品市場逐日升溫的同時,收藏行業造假賣假的現象也開始愈演愈烈,投機成風,惡意推高收藏品價格等行為讓收藏者人心惶惶。“買假不退”在收藏界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在古玩市場上,賣家沒有告知文物真偽的義務,因此買家如不能分辨出真偽,花高價買了假貨,在業界也是合乎行規的。這就讓很多收藏愛好者蒙受了損失,有的甚至收藏了一輩子的古玩,幾乎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結果發現收藏品均為贗品。筆者就親眼見過一位老先生得知購得贗品后,當場中風癱瘓。正是所謂的“行規”,使蒙受損失的收藏者見怪不怪,這更助長了制假賣假行為的泛濫。

            據統計,所有造假中,古錢幣造假最為普遍,造假的制作成本低,雖然普通古錢幣也就幾元、幾十元一個,但正所謂薄利多銷,招致大批假幣涌入。由于古錢幣投資門檻低,只需要百元就能入市,加之近年來各種投資市場也都不景氣,古錢幣的市價一直上揚,收藏者也越聚越多,造假分子自然盯上了這塊“肥肉”。中國錢幣發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門類豐富,脈絡繁多,收藏困難大,普通收藏者很難全部企及,難免會馬失前蹄,買到假幣。分辨真假古錢幣是個技術活,專家提醒錢幣愛好者,購買時要先進行鑒別,一要看銹色,如果呈黃、橙紅、鮮紅、深棕、“棗皮紅”、“栗子殼色”等多為真品,這些錢幣制作時分子結構穩定、緊密,不容易掉色;二要聽聲音,古錢幣年代久遠,被氧化程度嚴重,擲于水泥地面時聲音喑啞,不夠清脆;三是氣味,假錢幣通常是用化學物質偽造裝飾,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氣味。真品古錢幣則沒有。專家建議收藏愛好者,收藏初入門者,不應求“全”但求“專”,譬如收藏金、銀、白銅等精制的宮廷錢幣,鑄量少,質量佳,造假難度大,是值得入門級收藏者率先考慮的品種。

            如今贗品幾乎充斥著收藏市場的每個角落。為了謀取最大利潤,現代造假手段日益向高端發展,造假已漸形成產業化,有完整的產業鏈,有固定的集散地,其生產出來的贗品就算是專家也很難辨出真偽。毛曉滬專家在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

        9 7 3 1 2 4 8 :

        精彩圖片
        凝聚行業合力 強化反假
        3月20日集幣視點(集幣
        特別推薦
        ·凝聚行業合力 強化反假宣傳
        ·第3屆維也納錢幣展即將舉行
        ·“錢”途似景的貴金屬紀念幣
        ·全力推進貨幣金銀工作科學發展
        ·中式私宅 院落的回歸
        ·風流成龍各地豪宅曝光
        ·價值10萬美元 黑桃A頂級香檳
        ·寶格麗Gerald Genta系列表
        ·倫敦展出罕見梨形大黃鉆 重達110克拉
        ·古典與創新 上演英倫珠寶大戲
        交易頻道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