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民國幣不值錢的 |
發布日期:11-09-05 08:37: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銀行、中國絲茶銀行等。在抵制外鈔、發展中國民族經濟中,這些銀行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統一貨幣 多種貨幣并行難免影響兌換,人們終于在“統一貨幣”上達成了共識:中國必須有一個穩定、統一的幣制。而在當時情況下,要想統一幣制,必須從鑄行統一的銀元入手。 于是,北洋政府于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了《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根據這一條例規定,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袁幣成色為銀89%、銅11%,這種新銀元制作精良,重量、成色也都能遵守《國幣條例》之規定,即一枚銀元,其實際重量、成色與法定重量、成色相比,均不逾3‰,所以發行以后,不論通商口岸及內地,均能順利通行。到了1915年8月,很快在上海取代了龍洋的地位。 1917年,北洋政府財政部又下文,“一切稅項均應以國幣計算稅率,即以袁幣為稅收的本位幣”,袁幣地位得以鞏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反帝愛國熱潮中,上海錢業公會宣布抵制外國銀元,決議取消洋行市,自此,袁幣遂在國內銀元流通中取得了唯一主幣的地位,成為國內一切支付、大小交易中起唯一主幣作用的銀元。 在中國銀元的發展中,袁幣算是鑄行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銀元。另有一種袁幣為袁世凱側面像兩邊加鐫“甘肅”二字之銀元,為1928年12月(民國十七年)成立的甘肅造幣廠模仿天津造幣總廠的袁幣模版、添加甘肅二字制作而成。 銀元極致 中華民國的建立留下了許多鑄行的錢幣,最為珍貴的當屬南京造幣廠鑄造的“開國紀念幣”銀元。 中華民國的第一次參議院會議決議,以國旗五色旗與九星軍旗(內外各九星,一共組成十八星)分列左右,一同作為鑄幣圖案,鑄造“開國紀念幣”。 緊接著,全國各地立即開始了“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字樣新式銅元的鑄造。完全依照大總統令設計鑄造新式開國紀年幣的是武昌、南京兩個設備最全、革命中受損最少的大型造幣廠,武昌造幣廠主要生產楷書版的“開國紀年幣”十文,并試制有五文、二十文兩種樣幣,未發行。南京廠初期被列為中華民國中央造幣廠,主要生產隸書版的“開國紀年幣”。 該銀元正面中央是孫中山側身像,上面環書“中華民國”,下面環書“開國紀念幣”,兩側是梅花裝飾;背面中央為“壹圓”二字,下襯嘉禾,外圈周邊是英文,漢譯為“中華民國一元”。其顯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