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節節高 |
發布日期:08-11-03 08:43:56 作者: 新聞來源:東方早報 新聞點擊: |
在收藏市場同樣遭遇"金融寒流"的情況下,上海10月份舉辦的首屆錢幣博覽會上民國時期的銀元成交量依然比較大,收藏人士預測銀元在投資收藏領域中還將保持上升趨勢。 價格上揚 資深錢幣收藏家黃春明在上海首屆錢幣博覽會上發現,雖然錢幣的成交量受市場影響在下降,但是價格并沒有大幅下滑,而且在各個品種之中,民國時期的銀元成交量依然比較大,在市場上周轉的速度也很快。 據記者了解,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普通版"袁大頭"、"孫小頭"等低檔老銀元價格就一直在50到60元之間盤整,但從2005年秋起,低檔老銀元價格開始向上攀升,至2006年秋漲到120元,現在市場上的成交價已達到300多元一枚。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絕大部分老銀元的漲幅都超過了當初的兩倍甚至更高,為許多近代銀幣收藏者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益。 黃春明分析,雖然民國時期的銀元和建國后發行的金銀幣相比,純度比較低,但它的收藏價值體現在存世量稀少和歷史文化價值之上。相比于一些"炒貨",它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在近幾年的市場上,民國銀元一直以每年30%~40%的價格上漲。 市場受寵 從自身特點及優勢分析,銀元也的確是一種難得的收藏品。據拍賣行方面的專家介紹,銀元價格一直上漲的主要原因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銀元是由貴金屬或白銀合金鑄造,制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容豐富,銀光燦爛,其貌可人,代表了一個時期的貨幣文化,因而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二是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銀元反映了我國近代經濟、文化、外交、金融的歷史興衰和滄桑。 三是存世量少。銀元停止流通的時間較長,加上解放初期的大量兌換,經過幾次運動的"掃蕩",使僅存的銀元又大量損失,現在散落在民間的數量有限,這些也增加了銀元相當高的附加值。 |
上一篇:“袁大頭”版本不同價差數萬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