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凍青樹郵幣卡市場,走到第一家店鋪,老板就詢問記者手里有沒有“10元”的,記者點點頭,老板很直爽地表示:“我們現在收這個,1300元。”見記者有點猶豫,老板還分析了一下:“1300元很合適了,我們現在賣也就1500元。”成都幾大收藏市場里,在其他奧運紀念品急跌的同時,央行發行的10元奧運紀念鈔卻依然保持堅挺,雖然從最高的1900元跌了下來,但從未跌到1000元以下,而且詢問購買的買家非常多。
另一個錢幣店鋪的老板則表示,他們現在都不敢買進10元紀念鈔了。“現在的行情一天一個價,實在說不清楚,又有報紙登消息說央行要增發6000萬張,如果一增發,這個價要垮慘!”本報記者 王智
收藏者:有泡沫堅決不買
收藏愛好者邱先生在柜臺前詢問了很久,最終決定下手買下一張港幣和一張澳門元的奧運紀念鈔,面值都是20元。
“各一張,共280元,這個價格比較合適。”邱先生收藏錢幣有10多年了,國內濃郁的奧運氛圍使他自然而然地把收藏焦點對準奧運收藏品。奧運紀念幣他已經集齊,港幣和澳門元四聯體的紀念鈔也花4000多元搞定,他的愛人排隊買到了開幕式首日封,奧運紀念郵票他也訂得,現在就差10元的央行奧運紀念鈔了。
星期六這天,邱先生挨個把收藏品市場逛了一遍,但是10元紀念鈔的價格還是一千多,他決定暫不出手。邱先生樂于和記者分享他的收藏經。“收藏這個東西,第一講物有所值,第二講喜歡愛好,第三是經濟條件能接受。奧運這么大的事情,我們好多人一輩子就經歷一次,所以10元奧運紀念鈔我肯定要買。1000多塊,我經濟條件能接受,我也喜歡,但是就是覺得不值,有很大泡沫,所以我現在絕對不會出手。”邱先生認為很多和他一樣的收藏愛好者之所以能平穩度過這段瘋狂時期,關鍵是理性。本報記者 王智
炒家:奧運收藏熱沒賺到錢
“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收藏者老張在凍青樹郵幣卡市場里和熟悉的攤主們打起了麻將,因為市場進入奧運后的淡季,平時來市場逛逛的只有熟面孔。記者請攤主介紹一名“炒家”,老張主動插話:“這兒有啥子炒家哦,奧運會沒有哪個炒賺了的!”
張先生是幾天以來惟一接受記者采訪的“炒家”,10多年來他一直買賣錢幣,同時也炒股,從來不參加鍛煉,只看足球比賽。據他介紹,其實奧運行情兩年前就開始了,和股市行情驚人一致。
“行情最早開始是2006年,炒的是金銀幣和紀念幣,要的人很多,我們只是從熟人那里進貨,轉手就賺上千!”由于需求量大,熟人手里也沒有貨了,因此金銀幣第二套發行后整體價格下跌的時候,張先生幸運脫身。第二波行情是2007年底,預訂奧運紀念郵票非常火,張先生提前從熟悉的收藏愛好者手里預訂,“很多都習慣多訂一兩套”,因此每套郵票張先生都趕上了翻番的行情。最火的還是奧運紀念鈔,由于沒有從兌換者手中收到10元鈔,他訂了幾百套港幣和澳門元奧運紀念鈔(都是20元面值)。“港幣紀念鈔是138元發行價,我們拿基本是200元;澳門元紀念鈔要貴一些,因為是搖號發行,數量少,我們從熟人手里訂是260元左右(發行價88澳門元),賣出來基本是300元。”這兩套紀念鈔行情最好的時候,搭配成一套賣,能賣700多元,但是奧運剛結束,這兩套紀念鈔就開始不停地跌,市場上少有人買。現在這兩套紀念鈔加一起不到300元,張先生單是紀念鈔就套進去4萬多,算下來奧運收藏熱居然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