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收藏者的責任:
1、設定一個參與目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投資意識日趨強烈,這種投資行為迅速滲透各個行業,金銀幣市場亦不例外,已由過去那種純收藏活動混合為收藏、投資共融的局面,因此,每一位參與者購進金銀幣,最好先把自己的參與目的定在一個較準確的位置,如果你設定為收藏,就不必以行情的漲漲跌跌所干擾,應多從集藏文化角度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藏品,樹立正確的收藏觀,靜下心,認真研究藏品的豐富知識,通過集藏活動,享受心情的愉悅,陶冶自己的情操,使生活質量得到質的飛躍。
當然,收藏和投資因個人原因會相互轉換,這很正常,并非說凡當初購進準備收藏的品種,絕不能拋售,而是說在收藏階段,應以欣賞研究為主,不應因行情的上漲下跌而影響良好的心態。
2、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
現代收藏品種五花八門,品種日趨豐富,一個人的財力精力畢竟有限,只能選擇力所能及的品種進行收藏,即使在金銀幣這個板塊中,隨著品種越來越多,必定由傳統收藏向專題收藏轉移,不必貪大求全,繁而雜,什么都喜歡,這個專題購一套,那個系列購一套,見到漲了怕踏空,見到超跌貪便宜,結果品種雜亂,多而不精,勞民傷財,最后還一事無成,這是令人惋惜的。因此,選擇若干專題耐心、細心收藏,認真研究,有一款幣就弄懂一款幣的豐富內涵,收藏一專題就有一專題的樂趣。
收藏是一種個性很強的活動,成功的收藏者用一種執著和癡迷默默地熱愛著自己喜歡的愛好,耐住寂寞,于平凡中見精神,藏品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通過它獲得知識和樂趣。收藏之道,貴在堅持,貴在有理性的集藏觀念。
3、努力挖掘、宣傳金幣文化
真正的收藏者,追求的是由集藏文化帶來的快樂,而要享受這種快樂,就必須了解它,掌握它,才能得到快樂的源泉,也才產生源源不斷的收藏動力。
收藏,表面是收藏很直觀的某一物質,其實是收藏一種歷史濃縮下來的文化。錢幣文化的學習,有多種多樣的方法,一是自己潛心鉆研,二是多與藏友交流,三是虛心向行家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
金幣文化還處于萌芽時期,還要靠很多很多熱愛金銀幣的人去發揚光大,作為金銀幣收藏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它向更多的群眾輸送,不論在座談會上,在和親友的交談中,在錢幣論壇里,多介紹它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不要夸大它的投資功能,讓有參與興趣的人對金銀幣有個真正客觀的了解。
4、金銀幣為了大家,大家為了金銀幣
金幣文化是我們的精神糧食,它還在不斷成長壯大階段,對它成長中的缺點,我們有責任幫助它完善;對市場過分的炒作,我們除了不人云亦云外,還要學會抵制、批評;對發行政策銷售方式存在的不足,我們以一顆真誠、善意、豁達的心態提出建議,敦促完善,群策群力,共同愛護,讓金銀幣運行在健康的軌道上,為它的繁榮盡一分應做的貢獻。
我們的市場,市場的我們。
二、投資者的責任:
1、尋找金銀幣的真正價值,做一個理性投資者
參與者因不同的動機對金銀幣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收藏價值、投資價值,但是,挖掘金銀幣真正價值,做一位理性投資者對市場健康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那么,什么是理性投資者呢?我認為,是把目光放在挖掘金幣文化價值、以收藏需求的擴張來獲得利潤的行為。
金銀幣對很多百姓來說,還處在啟蒙階段,隨著它知名度的擴大,它的價值被更多的人發現之后,收藏需求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局面,現在很多價格低廉的品種、績優品種將有很大的升值空間,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從這方面選擇切入點,確定投入力度、幅度,以時間換空間。
不可否認,金銀幣有著光明的投資前景,金銀幣會給投資活動賦予歷史使命,投資行為對金銀幣長期繁榮發展承擔著收藏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吸納資金、流通過程等方面。但是,投資投的是對未來的信心,投的是智慧、膽識,信心來自對未來收藏需求的預測,智慧來自勤奮的學習,膽識來自豐富的知識,再加上資本優勢,才是一個完美的理性投資者。金銀幣要實現長期穩定繁榮,必須先擴大收藏隊伍,讓收藏需求為源源不斷的新品種作保證。收藏是根,投資是葉是花,花艷葉綠先要根壯,如果本末倒置,市場會變得畸形。
2、正確認識賺錢效應
有人認為,通過投資賺錢效應會推動收藏隊伍的擴大,但事實并非這么簡單。首先,現階段的賺錢效應是不是成立?一款幣,在整個投資過程不管經過多少人的手,在它沒有真正進入收藏沉淀之前,就沒有產生賺錢效應。當然,在整個投資過程中,肯定有人賺有人虧,只有該款幣進入收藏者手里,把金銀幣這種物質轉化為一種精神享受,從發行價到最終的收藏者愿意付出的價格之差,才是增值結果;而如果一款幣收藏者購進價格等同于或低于發行價,那就沒有增值或是負增值,不管中間經過多少人的手,在某個階段拉到多高,只是從一個投資行為轉換為另一種投資行為,總和上沒有產生賺錢效應,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零和游戲”,不能以某個階段某部分人賺錢就認定產生了賺錢效應。
大家都在談論金銀幣的價值,尤其有些資金主力會大談特談所控盤的品種的無限價值,我想,各人有各人的價值觀,但我認為,真正的價值,是在靜態、自然、沒有人為操縱狀態下,才能體現一款藏品的真正價值。不管市場價格多高,在沒有進入收藏需求之前,這種價值是虛假的,只有當貨源出現偏緊時,有一定的收藏需求愿意付出的價格,才是它真正的價值,如早期量少精品中的航海、和平年、82足球、珍稀動物熊貓、加厚幣等。投資者購進的價格則并不能說明它的真正價值,因為它還會回到市場來,還沒有被收藏者認可而購買。
所以,投資者不應靠資金、信息、輿論、交易便利的優勢來違背收藏規律,讓某些品種超越現階段的真正價值,賺一把就走人,造成投機過度,這樣,對市場發展帶來太多的傷害。如果不注重培養擴大收藏群體,一味的夸大賺錢效應,過分宣揚投資功能,非但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收藏,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投資,造成以投資為主流,把整個金銀幣市場當作投資者鍛煉成斗智斗勇的理財能手,整個市場將彌漫一種濃厚焦慮、猜疑、驚恐氣氛,這樣,又談何高雅和祥和?
當然,在投資過程中,也有轉化為收藏的,但一般是被動收藏居多,主要表現在投資失誤被套牢,嚴重虧損,只好留著,但這種被動收藏意愿并不堅定,一旦解套盈利了,這些品種還會回到流通領域中來;也有部分人投資盈利了,留下自己曾經投資過的品種,作為無成本收藏,但這種概率不大,所沉淀的藏品也是數量有限。
我沒有指責投資行為的意思,也沒有否定投資活動對發展金銀幣的作用,相反,我認為,通過投資行為,使金銀幣影響力得到有效傳播,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興趣。我只是希望,投資,應保持一種理性,在一種真誠友善和學識豐富的氣氛中進行,同時,應遵循收藏規律,多從藏品的文化價值和“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出發,以收藏需求為派發目標,通過時間換空間,相信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3、豐富集藏文化是投資者必修課
理性的投資者必須懂得豐富的收藏知識,從宏觀政策、經濟環境、國際金融形勢到藏品文化內涵及其延伸,材質結構、真偽識別、收藏者的民族情結等,都應盡可能多的掌握,克服現在靠資金、靠信息優勢猛拉一把就走人的陋習,縱觀古書畫古陶瓷古家俱等投資,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藏品知識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這就充分顯示了這種知識的價值。金銀幣還年輕,還沒有凸現它的重要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知識會站在它應有的地位。
作為一位錢幣商,誠信、熱情、藏識豐富這種良好的商業素質,是吸引顧客最好的優勢,是財富的源泉,投資收藏品的商人,應該懂得向自己的顧客詳細介紹該藏品的文化信息、制造工藝,傳授真偽鑒別、保管方法等。
(“弘揚金幣文化”征文節選 陳現征)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