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文化氛圍
什么叫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氛圍,周圍的氣氛和情調。兩者的結合,筆者的理解為某項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處的環境及其定位。
什么叫市場?集中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本文所要述的市場就是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市場。
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市場不同于其它純買賣、滿足大多數人的工作、生活需要的市場,它具有商品特殊、價格特殊、買賣人群特殊的特點。它的固有市場屬性決定它是集怡情、益知、教育、研究、集藏、投資等諸多功能于一身的市場,即人們泛稱的集藏(收藏)品市場。
國內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市場的雛形形成雖然是近幾年的事,但隨著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準的強勁攀升,人們的興趣、投資取向較傳統有了很大的變化和轉移,尤其對該后起市場的關注度日益高漲。因為,現代貴金屬紀念幣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它不僅能感悟哲理,體味人生,更能交友儲財,保值升值。
但因為浮躁、功利等因素,初具雛形的市場已有些偏離它正確的軌跡,變得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措。一個具有高雅品味的集藏市場已漸漸淪落為“通俗”市場,就如天涯布衣老師總結的一句話:“花間喝道,焚琴煮鶴。”正是當前市場的真實寫照,到處是一片吆喝聲。
有市場就應該有吆喝聲,本是正常的事。但就目前的貴金屬紀念幣市場而言,不能再這樣下去,任其聲聲投資、嫌錢、黑馬不絕于耳的的聲音延續下去,必須要有一種良好的氛圍,需要濃厚的文化氛圍來相伴,這樣才能促進這個市場的健康發展,才能不致于將怡情、益知、研究、揣摩為主,投資為輔的主輔關系本末倒置。
市場的文化氛圍如何營造,竊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一、輿論宣傳放首位。要借助《中國金幣網》、《中國集幣在線》、《金幣資訊》(即將改為《錢幣》)等強勢煤體的有力出擊,突出弘揚中華文明,傳播貨幣文化,普及錢幣知識,架設溝通橋梁的宣傳宗旨,要從幣美學、金屬工藝學、造幣技術學、貨幣學、理財學等專業學術領域著手,堅持通俗易懂,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加快書籍雜志的編寫工作,從普及性的資料入手,采取講座、征文、學術交流、錢幣展覽、一幣一文連載等宣傳方法,大力普及錢幣文化及知識,努力提高集藏者的鑒賞水平和投資興趣,狀大貴金屬紀念幣集藏的社會群體。
二、政策制度落到位。堅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確保精品、推陳出新”的十六字方針不動搖。要在題材的挖掘開發方面多下功夫,防止盲目無序的計劃出臺,防止格調不高、庸俗化的作品出現,從源頭就把好文化品味這一關(比如能否發行一套名家書法藝術鑒賞系列紀念幣);要改革當前的發售體制,遵守市場游戲規則,禁止惡意欺詐,切實保護集藏群體的切身利益;要根據市場情況,適度緩和一下市場供求關系,寧精勿濫,寧少勿多,這樣,既能保證現有市場資金的平穩有效周轉,又能避免市場熱點的快速轉移,有利于集藏者對藏品有充足的學習研究時間,從而提高集藏者的錢幣文化素養,集藏者的文化素養提高了,反過來又能引導市場者及未進市場者,對穩定市場、穩定集藏隊伍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市場人士找準位。共同維護這一新興的稚嫩的市場,每位市場人士及集藏愛好者都有責任。我們要懂得離開真正集藏群體的市場是無根的市場,是空殼的市場,是沒有活力的市場,不要夢想發橫財,想發橫財者必墮于不義之術(—培根),所以,我們要打擊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的市場害群之馬,要杜絕“傳花擊鼓”式的戲人把戲,要把集藏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穩定價格,消除跳水。在這里,我們要感謝誠信守法的市場主力和經營者,你們是市場穩定的砥柱,是磐石,是你們的堅持、努力,才有今天市場的發展狀大。但主力及經營者也要從挖掘深層次的錢幣文化、內涵出發,發揮你們接觸品種多、范圍廣、資料全、信息捷的優勢,多撰寫一些專業的學術交流文章,真正發揮主力作用,引領市場文化氛圍、投資氛圍,吸引更多的參與群體參與到市場中來,增添市場新鮮活力。
市場的成熟,非一日之功。只要我們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實現產品銷售、錢幣文化傳播、市場發展三者相互促進,當前的困難也只是暫時的一道坎。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較高的起點,較穩的平臺,較為豐富的經驗,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好它呢?
雪融化了是什么?雪融化了是春天。將此一句獨特而極富詩意和想象力的回答,預示貴金屬紀念幣的市場未來,不好嗎?
編輯原因:標題加注作者名字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7-29 10:30:09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