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2日消息:
“黃金投資者中的大戶之多超乎想象。”一位知情人士昨日透露,截至昨天,工行和上海黃金交易所聯合推出的“金行家”個人實物黃金交易,在交易筆數不多的情況下,短短15個交易日成交額量已接近7萬克,直逼其他銀行“賬戶金”5個月的交易量。業內人士指出,個人實物黃金投資出現這一新特點,意味著個人黃金投資進入“大戶時代”,逐步趨于成熟。
上海黃金交易所一位人士透露,盡管7月18日“金行家”交易系統正式開通時,取消了50克的交易品種,將投資門檻抬高至1000克,但是半個月的成交量已達6.7萬余克。而來自建行上海市分行的數據顯示,該行今年2月28日正式推出紙黃金品種“賬戶金”,到7月底突破了8萬克。
雖然成交量直逼7萬克,但“金行家”交易筆數寥寥可數,不過幾十筆。上述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金行家”開通當天首筆交易就高達5000克,此后3000克、4000克的單筆交易占了很大比例。雖然至今開戶數已經突破200戶,但其中大部分投資者尚未出手,否則交易量可以輕易翻幾番。
按照“金行家”交易規則,客戶委托銀行買入黃金時不得少于1000克,以目前的金價,個人投資者一次交易就要在11萬元以上。“高門檻”非但沒有成為阻礙,反倒吸引黃金投資者中的高端群體。
“參與‘金行家’交易的客戶絕大部分都是黃金投資者,而非炒金者!惫ば猩虾J蟹中幸晃蝗耸勘硎荆ば小敖鹦屑摇笨梢詫崿F客戶買賣“賬戶金”、賺取差價的功能,但其本質是客戶通過代理,可以直接買賣金交所金庫里的實物黃金。這完全能夠滿足中國客戶藏金的偏好。炒金者會選擇“賬戶金”,但真正有投資實力、想分散投資的大客戶一定會選擇實金交易。
一位銀行業人士分析,2003年中國的實物金條買賣不到5噸,2004年不到10噸,而2005年有望突破30-50噸,實物黃金投資會在高端客戶群體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投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