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銀幣總體來說總量不是太多,從數十枚到幾千枚總的品種數量也不是很多,給了一些先知先覺參與者買入的機會,目前受整個大盤拖累,價格呈小幅走軟態勢,另受西游記三組增發1公斤銀幣的不利影響,給市場帶來了些許失望,那么這些不利是否還會延續對市場的看空?公斤銀幣板塊該何去何從請朋友們一起參與討論!
========================
[color=#DC143C]8月8日:公斤銀幣的市場前景[/color]
[flash=500,350]http://www.freewebs.com/eshu188/rili.swf[/flash]
========================
甜甜說:
我還是比較看好公斤幣的!
========================
蓬萊水驛說:
壹 公 斤 銀 幣 概 況
作者:蓬萊水驛
新中國自1992年起發行1公斤銀幣。就我國收藏愛好者目前的購買能力而言,5盎司以上的大金幣由于價格昂貴,非一般人所能購買,但巨型銀幣的價格,中產階層完全可以承受。當集幣愛好者收集克朗幣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會將眼光轉向那些獨具魅力、數量稀少的巨型銀幣上。本人認為,我國于90年代起發行的數十種巨型金銀幣的價格均有極大的上揚空間。
========================
蓬萊水驛說:
資金長線投入,首選生肖,成系列的錢幣,抓住前幾枚總是沒錯的
========================
喬之林說:
有些金銀幣已經到了機不可失的時期。
sxky說:
甭著急,據說今年上半年一些金幣公司經營已經發生虧損,這樣的消息對市場來說是特大利好!
晨芳居士說: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sxky說:
目前收藏者虧損,投資者虧損,投機者虧損,幣商虧損,部分特約虧損---
除了金總,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發生了虧損,本來能夠共贏的市場為什么淪落
到這樣的地步?
========================
jd001說:
大家好,今天北京市場的精制羊、候、雞和文化遺產一的價格是多少,請告知,謝了
晨芳居士說:
兄晚上好!這里有參考價:http://www.ccbczpx.com/newclub/dispbbs.asp?boardID=58&ID=29680&page=1
jd001說:
晨芳居士 老師
你給我的是8月5日的價格,我想知道今天的價格,麻煩您了,謝謝
晨芳居士說:
兄好,你沒有看王健版主在8樓的話啊。我轉過來你看看
以下是引用王健在2005-8-5 23:20:00的發言:
感謝大家的的支持!本網本著以最新最快的精制紀念幣資迅,向各位泉友及時報導各地精制紀念幣的行情,精制紀念幣由于其價格相對比較穩定,故若沒有新的行情出現之前,請參考前頁的報價。
========================
sxky說:
精制幣好東西,但目前還沒有到介入的最佳時機.
========================
sxky說:
主要依賴于郵市的轉暖.
========================
sxky說:
公斤銀系列也不錯,金總的嗅覺特別靈敏,覺得這個方面的"潛力"比較大,于是今年變更后的發行計劃就有了西游記三組的公斤銀幣.
========================
晨芳居士說:
影響現今國內郵市最多的幾大重要因素
http://www.jiyou.net 2005-8-8 11:30:54 大江南收藏
經過長達八年的急跌慢挫,大多數的郵票已跌到甚至低于1991年或1997年行情大潮前的啟動價格,投資機遇遠遠大于風險;近日,中國郵政改制的方案又通過國務院批準,傳聞利好勁風頻吹,盡管做多的言論甚囂塵上,可是,郵人們入市人數仍然不多,許多商棚仍然關門停業,場內成交仍不活躍……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狀、影響百姓做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投資格局的變化造成了郵市投資競爭力的弱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及融資方式的多樣,國民投資渠道(房地產、股市、期貨、債券、匯市、其他收藏品及藝術品等)多了,這絕非是過去三次郵市大潮時所能比的。而每種投資渠道的產生,都將會分流本應流向郵市的資金。
從我國集郵發展的歷史看,在1985、1991、1997年行情大潮前,都有低迷蕭條期,但那時從整體上看,集郵事業處于上升、擴張期,集郵投資人數與日俱增,這有利于行情的啟動;而自1998年以來,集郵事業發展已經過上個世紀高峰的拐點,步入下滑的通道直至現在,郵人的流失仍舊沒有扼止,這使如今的做多就有了艱難的破冰期。一是上升擴張,一是下滑萎縮,這兩者所含蘊的“勢”不同,導致人心向背不同,表現在集郵投資,就是放棄或不敢做多。這絕不是以現在的郵票價位與當年相比高與低這一項指標所能衡量的。
從國家郵政的形象來說,過去三次大潮前給人們的印象,與現在的國家郵政截然不同,自香港回歸金泊帶折張發行后,國家郵政的形象如同江河落日,此后,不但沒有得以修復,反而又通過限制紀特票的貼信使用、郵票不能上包裹、郵票不能用于特快專遞、郵市投資股市化引起炒作新郵、公司扣押預訂者新郵以到郵市高價放貨、直至賣堆票,濫發郵品等,再次自毀形象,這使國家郵政的誠信盡失。在一個沒有誠信、不講誠信的市場投資,且多年是以國家郵政一家獨贏而絕大多數投資者挨宰的市場投資,盡管投資機遇大顯持顯,要指望人們做多,除非亡命賭徒才不提心吊膽、再三掂量。
從國家郵政目前的現狀來看,由于正忙于改制、今年的生產及集郵這塊相比于其他物流、儲蓄、普遍服務等,還算不上主要的,現時有點力不從心、無暇顧及;而和集郵創收有關的集郵公司則乘改制的混亂,不免打自己的小九九,見縫就鉆地加緊放貨,引起郵價再三震蕩,甚至大盤下移,這使郵人們不得不有入市套牢的擔憂,甚至抱有晚點入市還能撿到更便宜貨的想法。
從傳聞的利好來看,僅僅是傳聞。沒有具體落實,無異于一句玩話。即便是開始落實了,光一兩條利好是不行的,此外還得需要有一個百姓消化、醞釀的過程。還有,中國郵政改制雖已獲國務院批準,這的確是一大利好,百姓盼望的郵政政企分開終于有了眉目,但是,中國郵政的改制畢竟還處于剛剛放行的方案層次,且這一利好是宏觀性的、整體性的,它只確定了郵市將向好的方面發展的方向性問題,真正和郵市行情直接相關的傳言利好卻沒公布并付之實行,這不能不左右郵人們的行動。
從現存于社會上的郵資票品來說,雖說經過多年的消耗,再加近些年的銷毀,已有不小數字的郵票被開除了集郵投資領域,但是,由于國家郵政的超發濫發,無論是百姓手里的還是國家郵政的,其總量遠大于過去任何一次行情大潮啟動前的總量,這意味著以后郵市向好,行情啟動時所需資金將更多更大,這勢必將百姓做多的努力花費更多。因為這些年來,個性化郵票的開發、普票及紀特票的加發濫印,其總量太龐大了。在消耗上,郵票卻由于各地郵政局所的限制使用、郵資已付戳、郵資機的應用、手機、電話、互聯網等現代化通訊工具的普及而大大減少了,而過了發行期的郵票國家郵政又不按時按量銷毀,相對而言,積壓的郵票總量還是多了。
從全國郵人的角度看,僅集郵人數由當年的2000萬下降到現年的不足200萬,由此可以看出郵人受到傷害的程度。各級公司的套錢行為,殘酷的跳樓、割肉的結局,使數以萬計的人們對郵市投資“十年怕井繩”,要恢復其信心并使之回歸是艱難的,也是長期的。這些流失的郵人對場外投資者所起的集郵投資宣傳是負面的,不利于圈外資金入場;而現時區區可數的郵人是只有經驗教訓、卻沒有多少金錢的窮棒子,炒作新郵都漸感氣力不足,還能指望他們做多,托起郵市大盤嗎?
而令人詬病的新郵投機炒作,也是妨礙人們進場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社會上許多人懂郵票,卻不懂投機炒作;懂投機炒作的,也許不懂郵票。不投機炒作,單純投資,許多人又不愿意白做了投機方的犧牲品,這些都阻礙了人們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