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請注明來源: 中國集幣在線 (www.ccbczpx.com)
在目前郵票,金銀幣,普通幣的一片跌,罵,低潮聲中,就唯獨只有精制流通紀念幣由于其量少價低,而不能沖擊市場,并能在如此低迷弱市之中,一枝獨秀地保持著較穩定的價格并呈上升的境況。雖然升幅不算高,但也正因為如此,足以證精制紀念幣的穩定性,更讓人們能清楚地看到精制紀念幣板塊未來的踏實和希望。故有感而發讓大家共同探討;
中國人民銀行自1984年開始發行流通紀念幣(在此之前還發行過5套11枚有爭議的銅鋅合金紀念幣除外)以來,先后發行了62套72枚流通紀念幣,這些紀念幣選題豐富多彩,設計獨具匠心,規格材質多種多樣,圖案新穎美觀,面額不等。題材有事件、會議、人物、動物,涉及政治、法律、體育、教育、環保、金融等多方面,將中華人民共和國50多年的輝煌成就及重要事件濃縮于紀念幣的方寸之間。這些紀念幣的發行,對于宏揚我國的貨幣文化,增加我國的貨幣品種,豐富我國的貨幣文化內涵,擴大廣大集幣愛好者的集藏范圍,推動群眾性的貨幣集藏活動的深入開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流通紀念幣的發行,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流通紀念幣的集藏愛好者,不斷擴大了流通紀念幣的集藏隊伍,也為擴大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貨幣文化的交流,不斷加強人民幣在世界貨幣體系范圍內的影響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集藏流通紀念幣的人數已達數百萬人。
然而,就在流通紀念幣已成為大眾性收藏品種的同時,近兩年來,一種一向不為廣大流通紀念幣愛好者所熟悉的新品種;精制流通紀念幣,正續逐漸在廣大流通紀念幣愛好者中迅速普及和蔓延。與此同時,早期的精制流通紀念幣受收藏愛好者的追求,市場流通量也因收藏沉淀而急劇減少,價格在迅速上漲,甚至,有些品種的精制幣已經到了有價無貨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行部門的權威性。精制流通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在發行普制流通紀念幣的基礎上,開拓出來的優質珍稀品種。其發行單位仍然為中國人民銀行,只是在發行后委托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機構或部門進行裝幀后再發行。早期發行的品種在裝幀和發行上有很多的時代特色,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有的在海外裝幀發行(如《希望工程》等),有的作為禮品贈送給與中國人民銀行有業務往來的單位或各國友人,以留作紀念之用(如《建行》等)。有的以國禮形式,用于借各種會議之機加強人民幣的對外宣傳(如;海外版《香港回歸》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暨世界銀行香港年會”紀念品,還有《世婦會》等)。也有是作為大型運動的紀念品來贈送給當時參賽的國內外運動員,官員和工作人員(如;《世乒賽》《亞運會》等)。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以來,人民銀行發行的普通及精制流通紀念幣均全部委托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裝和發售。其裝幀和發行渠道也逐漸進入正規化和市場化的軌道,市場定位也基本上確定為流通紀念幣的高檔品種。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中國人民銀行惟一授權從事錢幣裝幀及裝幀錢幣批發、銷售業務、兼營禮品銷售、錢幣咨詢的專業公司,更加說明了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法定貨幣性質。從這一方面看,精制流通紀念幣作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的收藏品種的時機已經成熟。同時,也是剛剛進入大眾化收藏領域的一個良好開端,其高速的成長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發行數量的珍惜性。人民銀行發行的精制流通紀念幣,發行量普遍均在2萬套,其中早期發行的品種有的僅有幾千套,個別的更少,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品種的發行量超過2萬套。區區2萬套的發行量,對于我國這個擁有幾百萬流通紀念幣收藏愛好者的國家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更何況我國流通紀念幣的收藏者還包括;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及其他國家的集幣愛好者。同時,與發行量大部分在一千萬套的普通流通紀念幣相比,也僅為普通流通紀念幣發行量的500分之一,以國內外集藏我國流通紀念幣的人數為400萬人計算,意味著每200個流通紀念幣愛好者中有一個人才能擁有1套精制流通紀念幣,這個數字足以說明其發行的數量是稀少的。目前,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發行量,如同我國80年代前的郵票的發行量,在其后的歷史進程中,證明了這一時期的發行量在新中國郵票發行史上是極低的,直至今日,在郵市十分低迷的情況下,目前的市場價格與郵票的面值相比,有幾十倍、上百倍以上的增幅仍然是屢見不鮮的,因此,從長遠上來看,隨著我國集幣隊伍的不斷擴大,這個數字的發行量背后所蘊藏的供需矛盾將會更加突出地顯現出來。
三、市場流通量更少。精制流通紀念幣由于發行初期的不規范性和發行用途的不統一,使得相當數量的品種沉淀在收藏愛好者手中,還有一部分被當作紀念品被收藏,這部分精制流通紀念幣在發行后已經被完全沉淀下去了,可以說是基本上退出了市場流通,這就使得本來就已經很稀少的精制流通紀念幣中真正參與市場流通的數量更加稀少。從目前市場情況來估算,市場上流通量最大的為近兩年來發行的新品種,估計每個品種的市場流通量最多的品種也不過3000套,中早期品種的市場流通量很多品種僅有幾百套,個別品種的市場流通量不足幾十套,如此稀少的市場流通量,相對于擁有幾百萬的集幣愛好者而言,供需矛盾的突出一覽無余。而且,市場也難以有更多的貨源給予相應的補充,物以稀為貴的經濟規律將在此體現的更為充分,市場價格因此而不斷上揚也就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的主流趨勢。
四、市場價格與其價值嚴重背離。從人民銀行發行的普通紀念幣和精制紀念幣的發行量和其市場價格上看,其比價關系嚴重失衡的狀況一覽無余,如發行量分別為1000萬套、800萬套、600萬套和800萬套的世界文化遺產系列一組、二組、三組和四組,普通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基本上為每組14元,而發行量各為2萬套(僅為普通紀念幣的300分之一至500分之一)的精制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分別為70元、50元、50元和50元,又如賀歲(生肖)系列中的羊年、猴年和雞年紀念幣,普通紀念幣的發行量均為1000萬套,市場價格各為每套7元左右,而發行量各為2萬套(僅為普通紀念幣的500分之一)的精制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分別為75元、60元和40元,再如發行量各為1000萬套的中國寶島臺灣系列一組和二組,普通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各為13元,而發行量各為2萬套(僅為普通紀念幣的500分之一)的精制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分別為55元和35元,普通紀念幣的發行量是精制紀念幣的500倍,而精制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僅為普通紀念幣市場價格的3至7倍。由此不難看出,精制紀念幣現時的價格是被嚴重低估了,其價值和價格是嚴重背離的,這表明精制紀念幣未來的價格上升空間是極大的,不僅是幾倍的問題,很有可能還會更高。
五、總市值低,流通市值更低。發行數量的稀少,決定了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整體市值較低的特點,就拿發行量為2萬套的世界文化遺產系列一組、二組、三組和四組為例,目前的市場價格基本在70元、50元、50元和50元,整個發行量的總市值分別為14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和100萬元,就連發行量同是2萬套的我國最優秀、最長久不衰的賀歲(生肖)系列的羊年、猴年和雞年精制流通紀念幣,目前的市場價格基本在75元、60元和40元,整個發行量的總市值即使是按現現在算分別為150萬元、120萬元和80萬元,再如中國寶島臺灣系列一組、二組,目前的市場價格基本在55元和35元,整個發行量的總市值分別為110萬元和70萬元。而相同題材的普通流通紀念幣,發行量基本上維持在1000萬套,按目前的市場價格計算,世界文化遺產系列一組、二組、三組和四組,賀歲(生肖)系列的羊年、猴年和雞年,中國寶島臺灣系列一組、二組普通紀念幣每套的總市值約都在9000到14000萬元之間。由此不難看出,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總市值僅為普通流通紀念幣總市值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同時,由于相當數量的精制流通紀念幣已經被廣大集幣愛好者收藏沉淀,已經完全退出了市場流通領域,因此,市場上可以流通的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流通市值遠遠不及它的總市值,保守估計,絕大多數品種的流通市值不及其總市值的30%,也就是說,流通市值在20至30萬元之間,在這部分流通市值中,還包括了由于裝?、保管不善造成的品相降級只能用做樣品的精制流通幣市值。實際市場上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流通市值,更是遠遠低于普通流通紀念幣的流通市值。
六、年度擴容總市值低,年度擴容流通市值更低。以2004年為例,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普通流通紀念幣5套7枚,包括賀歲(生肖)猴年、中國寶島臺灣二組、人大成立50周年、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和世界文化遺產三組,這5套紀念幣的發行量除世界文化遺產三組為600萬套外,其它均為1000萬套,按目前的市場價格分別為10元、13元、5元、6元和15元計算,年度發行市值分別為10000萬元、13000萬元、5000萬元、6000萬元和9000萬元,年度發行總市值為43000萬元,按發行后有50%被收藏愛好者收藏,50%進入市場流通(含中國人民銀行尚未兌換部分),年度流通市值增加21500萬元;而這5套紀念幣的精制流通紀念幣發行量均為2萬套,目前的市場價格分別為60元、45元、23元、23元和50元,年度發行市值分別為120萬元、90萬元、46萬元、46萬元和100萬元,年度發行總市值為406萬元,按發行后有50%被收藏愛好者收藏,50%進入市場流通(含尚未出售部分),年度流通市值增加203萬元,精制流通紀念幣年度增加的流通市值僅為普通流通紀念幣的0.94%。年度擴容速度的懸殊,決定了市場發展速度的快慢,精制流通紀念幣市場的快速發展的客觀條件非常成熟。
七、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流通市值與珍惜幣、與其它藝術品的比較。2002年7月30日晚,一枚1933年面值20美元的“雙鷹”金幣,在紐約曼哈頓的索斯比拍賣行舉行的拍賣會上創下記錄,賣出了760萬美元的天價;2004年5月20日,美國新奧爾良市舉行了一場拍賣會,一枚1913年發行的5美分鎳幣賣得全場最高價??300萬美元;2004年5月15日,在北京進行的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錢幣專場上,一枚清代金質樣幣??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金質樣幣,以176萬元落槌成交,創下中國錢幣拍賣的世界紀錄。再看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流通市值與藝術品領域的其它品種比較,2004年6月26日,在中國翰海春拍會上,中國近現代山水畫大師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以6930萬元人民幣成交;2003年11月1日,在中貿圣佳2003秋季拍賣會上,中國畫壇巨擘傅抱石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山水冊八開》以18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落槌,齊白石“山水精品冊頁八開”則以1661萬元高價成交;2002 年5月7日,在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件清朝雍正年間制的粉彩福桃福壽橄欖瓶以4150萬港元成交;2004 年7月4日,在上海崇文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20片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以4800萬元成交;2002 年,在北京嘉德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一對黃花梨頂箱柜以980萬元成交;2001 年,在紐約佳士得公司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件我國西周青銅酒器拍出924萬美元的天價;2004年5月5日,在美國紐約索思比拍賣行舉辦的拍賣會上,一幅畢加索1905年創作的著名油畫作品《拿煙斗的男孩》最終以創紀錄的1.04億美元價格成交。所有這些,都說明所有精制紀念幣總流通市值,也不及一件高價幣和其它高價藝術品的市場價格,精制紀念幣市場是不缺資金的,一旦市場成熟,資金是充足的。流通市值的極低,也說明了其盤子極輕,決定了其上漲容易下跌難的特點。
八、宣傳工作的滯后。由于早期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發行目的不同,造成了中國人民銀行沒有必要就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發行情況進行宣傳。近兩年來,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發行不斷走上市場化的發展軌道,精制流通紀念幣已經成為人民銀行發行的流通紀念幣中的一個新品種正式進入市場流通,市場較前兩年相比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以往的思維慣性仍在繼續延伸,對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發行,從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行公告中始終未加予以明確,使得很多集藏愛好者至今還不知道中國人民銀行在發行普通紀念幣的同時,還發行精制流通紀念幣,這一點,僅在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的發行證書上進行了明確說明。然而,從目前國內各大權威主流的新聞媒體的報道看,基本上沒有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相關報道,只是在一些民間的網站或網頁上有一些幣商、精制流通幣愛好者、有關研究者和學者的相關交流,由于這些報道涉及的范圍和影響力都不很大,因此,絕大部分流通紀念幣愛好者至今還不知道中國人民銀行還發行過精制流通紀念幣,這也就更談不上集藏了。由于宣傳力度比較低,在 1997年郵幣卡市場的高潮中出現了極其有趣的怪現象,或者說是天大的笑話,當時,由于對精制流通紀念幣的宣傳不夠,很多人不了解還有精制流通紀念幣,出現精制流通紀念幣賣不出去的尷尬局面,一些幣商無奈將精制流通紀念幣從裝帖卡上把幣拿下來,當成普通紀念幣去賣,甚至卷成卷充當成原卷的普通紀念幣去賣,這樣做的結果是對中期精制流通紀念幣的毀損是嚴重的,這在世界集幣史上也是罕見的,可以說,這是新中國集幣史上的一個悲哀,不是嗎?工藝精湛的精制紀念幣還比不上普通紀念幣!但是,隨著我國人民幣發行體制的更加完善,隨著精制流通紀念幣集藏市場的更加成熟,隨著我國新聞媒體市場化建設的不斷提高,精制流通紀念幣必將成為市場宣傳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必然的。2004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破天荒地在其官方網站的普通紀念幣發行公告欄目中首次發表了《如何識別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的文章,這一看似文不對題的舉動,卻向廣大普通精制紀念幣愛好者、研究者、幣商和投資者發出了明確的信號,表明了央行首次官方公開承認其對精制幣的發行,同時,也是官方公開解釋普通紀念幣中普制幣和精制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對精制幣市場的影響力是深遠的,也是長久的。日前,中國集幣在線發表了對精制幣市場有具大著影響力的文章,那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出人意料地給國內一名精制幣愛好者回復的電子郵件及其愛好者本人的感悟,中國人民銀行在回復中明確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市場貨幣流通狀況和錢幣收藏者需要決定是否發行普通精制紀念幣,”這是官方首次最為直接和最為明確地表示其在發行普制流通紀念幣的同時,還發行了精制流通紀念幣,為此我們也深刻感受到中國人民銀行在如何向市場解釋多年來已經存在的精制幣所做的用心良苦。近期,我們還十分欣喜地看到北京康銀閣錢幣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網站更名為“中國流通紀念幣網”,加大了對其產品,尤其是精制流通紀念幣的宣傳力度,由于其特有的“官方”性質,預計對市場的影響力度和效果會大大增加。隨著各方面宣傳工作的不斷普及和提高,必然會使更多的集幣愛好者有了更多地了解精制流通紀念幣的相關知識,也必然會使更多的集幣愛好者加入到集藏精制流通紀念幣的隊伍中來。隨著宣傳工作的不斷加強,必將會加速新一輪集藏精制流通紀念幣新高潮的的到來。
九、收藏者的極大關注。雖然,對于精制流通紀念幣的宣傳力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水平,但是,僅靠國內幾家網業的宣傳,已經充分顯示了精制流通紀念幣超強非凡的生命力和成長性,一些經常上網瀏覽國內象中國集幣在線等著名主流錢幣收藏網站的流通紀念幣愛好者在第一時間較早地得到了信息,較早地進入了精制流通紀念幣收藏者的行列,他們也是以較低的價格開始起步,進入收藏精制流通紀念幣愛好者行列中的人。時至今日,他們都已取得了可觀的收藏成效。不難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人員的隊伍肯定還會快速增長,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收藏精制流通紀念幣的隊伍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出現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屆時,精制流通紀念幣市場將是一個什么狀況,每一名集幣愛好者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十、網上營銷的發展加速了精制流通紀念幣的市場化進程。隨著我國互聯網應用的發展和網上營銷方式的興起,伴隨著我國誠信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象《中國集幣在線》這樣有著戰略眼光的網站開始搭建網上銷售平臺,而一些精明的幣商也開始積極探索在網上實施他們的營銷活動,通過網上銷售的方式進行精制流通紀念幣的銷售和收購。目前,不少幣商已經取得了突出的銷售業績。同時,他們還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通過這一網絡,使得大量的精制流通紀念幣從幣商的攤位上快速沉淀到了集幣愛好者手中,在這方面,很多的幣商做的非常出色?梢哉f,是互聯網的發展和網上銷售的興起,為精制流通紀念幣市場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精制流通紀念幣的貨源正在逐步成為市場供需矛盾的焦點,很多幣商在慶幸增加銷售幣品數量的同時,又在為難以補充到足夠的貨源而發愁,必定是僅有2萬套的發行量,而且,市場又進行了長時間的和大量的沉淀,往往是銷售出去的品種又急著到市場收購,幾個回合之后,價格有了很大的漲幅,一些過去看似很多的品種,出現了至今找一套都很困難,形成收藏者的出價一漲再漲,但市場還是沒有貨源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