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況空前 成效斐然 |
發布日期:2006-4-21 15:1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由中國人民銀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金融知識展覽上海巡展”4月20日在上海圓滿閉幕。 中國人民銀行將金融知識巡展第一站放在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其初衷之一是希望進一步激發上海市民對上海金融業輝煌歷史的自豪感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責任感,形成“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建設者”的濃厚氛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從實際的參觀情況看,展出效果遠遠超出主辦方的預期,上海市民不僅在金融知識上受益非淺,而且對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認知度也普遍提高,參觀者們還主動與現場咨詢人員進行互動溝通,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真知灼見。展覽的成功舉辦彰顯了央行“強國必先強金融”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也顯示了上海市政府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決心與實力。
據主辦方初步統計,在為期一周的展覽期間,共吸引了超過2萬人次的上海市民、在校學生和周邊省市的參觀者前來觀展,日均接待觀眾約3000人,共發放各類金融知識宣傳品十多萬份,回收調查問卷3500多份。前來參觀的觀眾不僅在“橫向”上涵蓋了普通市民、公務員、在校學生、金融機構、社會團體和服役軍人等,還在“縱向”上貫穿老、中、青三代。參觀者主要以在校學生和普通市民為主,其中學生的比例占到58%,市民的比例占到33%,金融機構及其他團體占到9%。 參觀者大多是抱著求知的心態前來觀展的。其中,以反假幣、反洗錢、外匯管理、理財技巧最受關注。從問卷調查的信息反饋看,基本上印證了這一點。 此外,在“錢幣的歷史與文化”展區,歷朝歷代的錢幣、新中國的五套人民幣、流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的展位前觀者如潮。尤其是自1982年開始發行至今的25套熊貓金幣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與美國鷹洋金幣、加拿大楓葉金幣、澳大利亞袋鼠金幣、南非福格林金幣并稱為世界五大投資金幣的“熊貓金幣”,一直是本次上海巡展的焦點之一。據中國金幣總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國內很難有人集齊全套的“熊貓金幣”。因為該金幣發行初期是按需訂制的,多余部分全都回爐熔掉,市面流通的數量十分有限。 在金融展現場,全套共計12枚的“第一套人民幣”尊容初顯。據介紹,1948年,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用統一的貨幣替代各解放區過去種類龐雜的貨幣。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為提高印制質量,健全貨幣制度,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折合比率為:1元等于1萬元。 在該展區,齊聚了國家錢幣博物館館藏的歷代古錢幣精品350余枚,包羅了從中國貨幣起源直到新中國成立前,跨度近4000年的珍貴錢幣。如此內容豐富的中國貨幣通史與錢幣專題展覽,在滬上尚屬首次。 調查問卷顯示,參觀者對這一展區最感興趣。還有不少市民將自己收藏的“珍品”帶到現場,請錢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鑒別,其中有銀元、外國硬幣、早期銀行的門牌、古幣、錢莊私帖等。
在展館內三本厚厚的留言本上,記滿了參觀者的觀后感言和寶貴建議。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就是“受益匪淺”、“獲益良多”,提出的最多建議就是:將展覽長期舉辦下去,在巡展舉辦地設立教育基地;將展覽內容印刷成冊、發布上網、制成光碟,讓更多百姓沐浴到金融知識的“雨露”。 此次舉辦金融知識展覽,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將有助于培育社會民眾的誠信觀念、法制意識、風險意識,使更多的老百姓學會和金融機構打交道,懂得行使和保護自己在金融活動中的合法權益。同時,還有助于拉近社會公眾與金融機構、金融管理部門的距離,有效地實現金融產品需求與開發的良性互動、互利共贏,從而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創新。 (部分內容摘自《金融時報》 中國金幣網編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