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鵬程
來源:《金幣資訊》37期
2004年2月11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2004年度工作會議上一語驚人,前階段有一種提法,就是說既要防止通貨膨脹,也要防止通貨緊縮,現在是著重要防止通貨膨脹。
這意味著始自去年下半年的通貨膨脹之爭不再有懸念,我國持續幾年開始的針對通貨緊縮的貨幣政策將面臨全面調整。
央行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1月份我國企業商品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6.7%,截止目前,這個數字已經連續12個月呈上升趨勢。另外,去年我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一年增長了26.7%,如果從央行的貨幣發行量來看,投資過熱是應該存在的。武漢大學金融系主任葉永剛說,早在去年11月份,著名學者吳敬鏈在一次論壇中提出,宏觀經濟應該開始注重化解長期分解,并進一步分析說,當前經濟已經出現了過熱苗頭。復旦大學經濟教授陸德明更直言,如果說過去20年教給了人們什么的話,那就是不能等經濟過熱真正出現了再去采取補救措施,中國經濟更需要均衡發展。
這些專家學者的話是給周小川講話做了補充,央行將鐵腕防控通貨膨脹的決心已定。
印象中人們關心物價漲(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已經是上個世紀很遙遠的事了,人民幣一直很堅挺,1997年到泰國玩,一元人民幣只能換三元多泰株,而今則能換4元多了。
面對超市那么豐富的食品、副食品,如果你試圖講述90年代因通貨膨脹,人們爭相搶購肥皂,甚至囤糧、囤油的故事,那將顯得多么的蒼白和可笑。
歷史已經不會重復,即使通漲微現,人們再也不會去買那些容易生產的物品,而目光將盯住那些確能升值保值的物品,而收藏品市場將會滿足人們的愿望,機會已經來臨,也許正如王仁亮先生所言“五年走牛不是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