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指揮:生產“神舟”六號 準備“神舟”七號 |
發布日期:2004-3-12 18:5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曹智、徐壯志)“在舉世矚目的‘神舟’六號按計劃有序地生產、試驗的同時,我們還坐‘六’望‘七’,并開始了載人航天第二步的論證工作——空間交會對接,建立空間實驗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目前,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展開。
胡世祥說,與“神舟”五號相比,“神舟”六號將實現多人多日太空飛行,航天員將會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科學試驗,無論是對飛船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還是對航天員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神舟’五號只在太空中運行了20多個小時,而‘神舟’六號將在太空中飛行5天以上,其間,航天員必須在太空中開展工作并進行正常的吃、喝、拉、撒、睡,這對他們的身體耐力,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將是一個新的考驗。”胡世祥說,目前,航天員大隊的航天員們已加大了訓練力度,增加了太空生活、應急處置和試驗操作等方面的訓練。
對于誰將乘坐“神舟”六號進行太空飛行,胡世祥說,包括楊利偉在內,所有的航天員都將面臨重新的考核選擇。
除了按計劃開展“神舟”六號的生產、試驗外,載人航天所涉及的飛船、火箭、發射場、空間應用、航天員、測控與通信、著陸場等七大系統都正在開展“歸零”活動。“就是把從‘神舟’一號到五號之間出現過的大小問題,全部進行理論分析、再現和解決。” 胡世祥說,這都是為了確保“神舟”六號以更有把握的狀態進入太空。“同時,‘神舟’七號已經在考慮中了。”
胡世祥認為,載人航天工程是國家科技和經濟實力提高的具體體現,隨著國家經濟和航天技術的發展,應逐步加大投入,有重點地穩步推動載人航天工程。
太空的微重力、全潔凈、高真空特殊環境,使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工業材料和藥品加工地。胡世祥說,與把人送入太空的第一步相比,飛船在太空的交會對接,建立空間實驗室的應用目標和任務更為引人。
“那時,我們就可以開始開發太空資源的嘗試了。”胡世祥說。(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