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遙石
來源:《金幣資訊》41期
在近代美術史上,張大千先生是一位值得濃彩重墨的風流人物。其善于博采眾家,將造化、心源與傳統陶冶于一爐。才思敏捷,功力超群,揮寫自如,筆底煙霞,吞吐大荒,為中國近代繪畫藝術注入了一股別樣的氣息。作為人文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品,現代紀念幣自然也將張大師的代表畫作納入囊中,我們就來一窺“南張”在泉界的成就。
庚午·馬年系列幣:共有三枚。分別是一盎司金幣、一盎司銀幣與一盎司鉑金幣,背面主題圖案均是張大千先生的“工筆唐馬圖”。所繪駿馬古雅俊秀,姿態優美,氣韻生動,頗具唐人畫馬之風范。據說,先生是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揣摩多日后,方有所成。紀念幣采用了傳統的鏡面浮雕噴砂工藝,較完好地保留了原畫精細優雅的風致,尤其是其中一盎司鉑金幣,純潔的白色襯底,“唐馬”躍蹄而起,恰似一位玉樹臨風的少年翩翩而至,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辛未·羊年五盎司精制銀幣:其背面主題圖案選自中國現代杰出國畫藝術大師張大千先生與其兄張澤先生合繪的《孝道可風圖》。“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孝道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品德,在這幅《孝道可風圖》中,以溫淑賢良的母子三羊寓意人間美好的孝德,富有很濃厚的人文寓意。
“歸牧圖”紀念金幣:該幣是為紀念大師誕辰100周年而發行,原畫則于1851年面世。“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宋人雷震《春晚》中所描繪的一幅充滿浪漫生活氣息的牧童晚歸圖,通過大師秀勁的筆調展現在我們面前。該幣實體感強,浮雕層次疏密有致,暗撫觀之,一曲滄勁綿長的田園牧歌隱隱在耳邊縈繞不絕。
“迎春花鳥圖”與“荷花圖”紀念銀幣:我國資深工藝美術大師葉柏林先生曾經說過,“名畫與浮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一中一西,風格迥異”,這兩枚以傳統工筆花鳥畫為表現主體的紀念銀幣,無疑是我國現代紀念幣中的精品。線條細膩,花、鳥,枝藤形態逼真,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讓人仿佛置身于清凄淡凈的世外庭院,囂塵頓然消弭。
現代紀念幣是現代工藝的產物,但由于其對表現主體,尤其是名家名畫的藝術再創造,是現代幣集藏價值的根源,作為普通愛好者,有幸能擁有一枚或數枚以名家代表作為主題的紀念幣,亦慰窮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