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File/2004-4/200442502327638.jpg[/upload]
四十春秋,默默奉獻;面對方寸,無悔無怨。每個中國公民都熟知他的作品,卻又有幾人知曉他的姓名。然而,在人民幣鋼版雕刻發展史上卻鐫刻著這么一行字:上海印鈔廠雕刻組組長、高級工藝美術師、上海市勞動模范、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勞模、全國技術能手徐永才。
鈔票,被稱作“國家的名片”。它是科技發展和藝術水平的完美結合,方寸之間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國銀行發行港澳新幣是香港、澳門擺脫殖民統治、回歸祖國的重大舉措,不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還包含著現實的經濟意義。任務到手,能否如期交出滿意答卷,實在是個棘手的問題。設備舊、要求高、時間緊、人手少,徐永才深感壓力的巨大。他立即召集雕刻人員開會,向大家交底,既集思廣益,又作戰前動員。作為組長的徐永才,根據每個組員的特長作了合理的分工,最后將雕刻難度最大的“香港中環”主景留給了自己。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刀刀筆筆都要在放大鏡下進行,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個小時。長時間的超負荷勞動,使原來身體結實的徐永才有點支撐不住了。廠醫要他去外面醫院診治一下,他卻回到班組,吞下兩片止痛片,又干了起來。但牙痛一直折磨著他,以致不能專心致志地雕刻。他狠了狠心,硬是用手將那顆松動的牙齒拔了下來?粗r血從嘴角滲出,組員們心痛地說:“師傅這是在拼命。
就這樣,徐永才在圓滿完成主景雕刻任務的同時,又兼任文字、花邊的工作,一人頂下了3個人的活;就這樣,以往需要雕刻1年的任務,3個月就完成了;就這樣,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之際,港澳同胞向世人展示了引以自豪的“自己的名片”;就這樣,徐永才與組員向世人證實:當代中國印鈔工人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經過多次試驗,徐永才終于成功地將“縮微技術”和“隱形文字”首次應用在我國印制的港澳新幣上,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第五套人民幣無論從防偽性能還是貨幣的內在質量都要求與國際接軌。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對第五套人民幣百元券的毛澤東頭像雕刻采用會戰招標形式,組織全國各印鈔廠老、中、青11名雕刻師參與競爭。徐永才為雕刻好毛澤東頭像,他專門拜訪了西安美院院長劉文西,向他討教素描稿的精髓。之后,他反復琢磨,精心雕刻,抓住了原稿的精氣,通過對點線疏密深淺的得當運用和巧妙結合,充分表現了毛澤東作為偉人的睿智、作為領袖的親和、作為共和國締造者的雄才大略,他雕刻的毛澤東頭像一舉中標,并獲得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頒發的100元頭像雕刻一等獎。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龐國中 李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