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距 難成方圓 |
發布日期:2003-11-30 11: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張健初
有兩個非常能說明問題的例子:一個發生在身邊,手頭常用200卡,前些年最低時,曾在面值4折左右買到(郵電職工發獎金處理的),后來也多在6折左右,到2003年,市場售價普遍上揚,現基本在7折以上浮動,上下價差不過0.10元。不僅僅200卡,其它品種的電話卡,售價無序也大有改觀;另一個發生在香港,據網友介紹,近期香港打折票源異常緊張,10元面值的郵票,進價9.30元,出價9.50元,中間只有0.20元的利潤。而當年,香港郵票的打折幅度與大陸并不差上下。200卡和香港郵票為什么會出現有規有距現象?一句話,發售方對銷售模式進行了變革,從源頭上制止了混亂的價格爭奪戰。有規有距,方圓自然成形。
常常百思不得其解,市場出現的大量打折票,票源究竟來自何處?先開始真以為是郵市投資者“壯士斷臂”,割肉出局,但從1992年觀察到2003年,發現新郵連續12年同是打折命運,才發覺觀點偏頗,不至于有年年花錢預訂又年年割肉跳樓的郵市參與者。打折郵票尤其是發行首日就嚴重打折的新郵,票源從何而來?出處只有一個,就是發售方自己。事實上這些年郵市每一次下探,都與違規集郵公司肆無忌憚向市場傾銷有關。規距不立,方圓無從說起。
在京滬兩地郵市,凡打折的“集郵”郵票,被統稱為花票。這個“花”字非常準確,它從形象上和性質上對紀特郵票與普郵進行了區分。在市場位置上,花票甚至低普票一頭,折扣率也更低一些。這多少有些象煙花妓女,一旦人老珠黃,紅顏不再,便列遭到社會會鄙夷。雖然從收藏角度,紀特郵票如金枝玉葉,但一流入郵政消耗領域,花票就是小媽媽養的。說白了,還是一個規距問題--郵票屬性首先是郵資憑證,如果拋開郵資憑屬性片面強調單一“集郵”意義,無規無距,也就無方無圓。花票地位低于普票,順理成章。
郵票的收藏價值是通過郵政消耗來實現的,這話雖然不太合情理,但已經被郵市發展史所證明。文革郵票的大四珍,無論是文1《毛主席語錄》和文10《最新指示》、還是文2《毛主席萬歲》與文7《毛主席詩詞》,發行量都在千萬以上,由于當時政治先行,集郵遭到批判,因此大量文革郵票都直接進入郵政通信領域大量消耗,能留存來的,鳳毛麟角。而這些,恰恰符合郵票增值“物以稀為貴”規律,從而其市場價大幅上揚。反過來,近些年高面值設置的小型張,發行量等于存世量,根本無法消耗,因此其增值潛力在問世當日,也就蓋棺定論。郵政消耗是郵票收藏價值提升的規與距,只有尊重它順應它,方圓才能顯示其個性。
近幾日JF郵資封在市場異軍突起,也從另一角度闡述了類似道理。郵資封當年曾在市場呼風喚雨,但之后隨大市走弱,最低時,0.20元、0.50元、0。80元面值的郵資封,售價僅僅為0.17元、0.28元、0.49元。郵資封售價下滑,郵政消耗量激增,因而市場價又開始處于小幅攀升態勢。到11月下旬,三款面值的郵資封,已經漲到0.31元、0.52元和0.80元,其中0.50元面值的《石油大會》,甚至大漲到0.60元附近。郵資封當然不可能獨立于疲軟市場走出揚升行情,它之所以有如此兇猛的漲勢,完全靠大量郵政通信消耗在后面為它托盤。有規有距,也就會有方是方圓是圓的行情。
還是說規距。2004新郵發行政策能讓不少集郵者感到欣慰,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層正在努力打造規范的發行秩序。如向全額交款預訂套票的訂戶賺送特制的生肖小版;如三輪生肖郵票保持一輪生肖郵票單枚套平信面值(0.80元)安排;如2004新郵小版品種安排減少到10種左右;如小型張面值安排從8元向下調整到6元等。勇于面對現實,勇于修正失誤,重視并積極采納市場各方意見,拉近與集郵大眾之間的距離,郵票發行方正在做卓有成效的努力。其實只要認認真真立規立距,方圓成形便會水到渠成。而有此良好環境,郵市的春花三月前景,自然也就為期不遠。我們期待。
轉自:《信息早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