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交易——并非簡單的回歸 |
發布日期:2003-12-12 11: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可金 一芳
11月18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試點推出個人實盤黃金交易業務,當日累計成交19筆,成交量為1869克,全部為買入成交。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是遠東最大的黃金交易中心。一年前,中國在這個經濟中心城市建立了黃金交易所,從而結束了新中國長達50多年的黃金“統購統配”歷史。此番黃金投資功能的回歸,又首先選擇了上海。
但,回歸不是簡單的回歸。
據中國銀行介紹,這一名為“黃金寶”的個人非實物交易,其報價跟隨國際黃金市場波動情況,以百分百純金價格為準,交易時間為上午9點至下午4點連續交易。該業務門檻在每筆10克黃金以上,以人民幣進行交易,同個人外匯業務一樣,銀行不收取手續費,收取1.5元/克的買賣差價。
“黃金寶”的問世,意味著繼股市、債市之后,中國內地居民又擁有了新的人民幣投資渠道。
上海黃金交易所綜合部總經理顧文碩表示,黃金是一種重要的避險工具,開放黃金市場可以有效地刺激百姓消費和民間投資的增長!坝绕湓诠墒小械兔缘谋尘跋,黃金的投資價值會凸顯出來,因此炒金有望成為中國百姓重要的投資渠道!
據了解,國有四大銀行2001年同時獲準經營包括黃金產品零售業務在內的八大黃金業務。目前,幾大銀行都在緊鑼密鼓地開發個人黃金投資產品。
來自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消息說,金交所的目標是建成“投資型”的市場。在目前實物黃金交易基礎上,金交所將適時推出黃金期貨交易。
據悉,“黃金寶”的投資方式類似于個人外匯實盤交易“外匯寶”,客戶跟隨國際黃金市場的波動情況進行報價,通過把握市場走勢低買高拋,賺取黃金價格波動的差價。由于客戶均通過中行的活期一本通存折賬戶進行買賣交易,而不進行黃金實物交割,所以“黃金寶”實際上是一種“紙黃金”業務。
目前,中行上海分行除在95家營業網點提供“黃金寶”柜面交易外,還建立了95566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交易渠道。投資者通過柜面電子屏、電話或網絡都可獲知實時的“黃金寶”報價。
筆者了解到,前來開辦“黃金寶”的很多投資者都有股票或外匯投資的經驗。至于為什么要投資“黃金寶”,記者碰到的這位姓朱的老人的說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與股票比起來,黃金價格波動風險小,10%已經很厲害了,比較適合做波段。”
筆者看到,中國銀行提供的“黃金寶”價格分兩類,一為銀行買入價一為銀行賣出價,銀行賣出價與買入價之間的價差為每克1.5元,銀行不再另外收取手續費。中行有關人士表示,隨著“黃金寶”業務的發展,目前的價差還有進一步縮小的空間。
據了解,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品種Au99.95和Au99.99不同,目前“黃金寶”交易的黃金品種是百分之一百的記賬黃金,投資者交易不涉及實物黃金交割,其投資的收益最終仍需通過銀行賣出記賬黃金實現。
中行上海分行資金計劃處處長樂延對記者表示,盡管目前我國黃金市場的交易主要是面向機構和企業客戶,但國內面向個人的黃金零售業務發展的空間很大,實物黃金個人買賣推出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今年年初以來,國際金價已經走出了四波震動行情。最近一段時間,在中東局勢緊張的刺激下,國際金價已多次刷新七年半新高,最高達到每盎司398.65美元。雖然金價近來已有相當漲幅,但從歷史走勢來看,金價仍在中檔位置,黃金的中長線投資價值仍然比較明顯。此外,從避險保值的角度來看,黃金具有一般投資品種所不具有的獨特價值。
對于黃金投資,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最近,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市場包括香港的黃金白銀交易都比較活躍。
但炒金的投機性不強,就其價格來看,黃金市場走勢平緩,變動范圍不大,作為長期投資與保值來說對老百姓有利。
個人炒金一方面要立足于上海黃金交易所,另一方面又要與國際市場價格保持同步,黃金市場幾乎相當于24小時營業,東京——澳洲——香港——倫敦——紐約。因此,炒金者不僅要關注上海金價,還要關注在其他相關時間內各個市場的價格變動。
黃金作為一種重要的避險工具,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對百姓來說,它來得“實在”。
金融時報 (2003年11月28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