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13日消息:央視國際的報道稱,中國人民銀行11月金融運行月度統計情況顯示,中國居民儲蓄余額達到10.94萬億元,首次接近11萬億元大關。11萬億元居民儲蓄余額是多是少,對中國商業銀行經營是否會帶來風險?
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王國剛研究員稱,從這11萬億的角度來看,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討論11萬億大小,而是去討論今后怎么辦。因為今后每年還將以1萬多億甚至更大的數量在增長。
1996年5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八次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至2002年2月21日起第八次降息。這次利率調整后,存款利率平均下調了0.25個百分點。以一年期存款利率為例,利率由2.25%下調為1.98%,是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與存款利率持續降低相反,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卻連創新高:
2000年1月份,中國居民儲蓄余額首次超過6萬億元;
2001年8月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首次突破7萬億元;
2002年5月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首次突破8萬億元,為8.04萬億元;
2003年1月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達到9.81萬億元,直逼10萬億,居民儲蓄余額同比增長20%,同比增幅創1998年以來5年最高值;
2月底,中國居民儲蓄余額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03萬億元。
可以看到,在存款利率持續降低的同時,居民卻依然熱衷于儲蓄存款。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王國剛研究員表示,本來利率下降,應該把資金提出來花掉,可還在不斷的往里存,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我們缺乏有效的金融投資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儲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第八次降息的影響,從2002年第一季度開始,居民投資股市、債市的意愿有所提高,保險熱銷,儲蓄意愿有所減弱。而在居民主要金融資產中,儲蓄仍穩居榜首,其后依次是股票、國債、保險。
王國剛研究員指出,在發達國家,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中用于儲蓄存款的份額通常只占5%左右,高的時候到7%、8%。而在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結構中用于儲蓄存款的達到80%以上。人家大量的資金是用于金融各方面的投資,而我們大量資金是存在銀行。
王國剛還說,居民把大量的資金存入銀行以后,銀行怎么辦,銀行只能夠把這些資金通過貸款途徑貸給企業。原因是因為,現在金融市場的品種和規模都很狹小,所以銀行很難用其他的途徑來消化這筆存款。那么要改變這種狀況,當然是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使得我們金融工具豐富起來,使得每種金融工具的規模能夠滿足廣大城鄉居民進行金融投資的需要。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擴大公司債券規模。這將不僅解決企業融資難,使企業低成本融資,也有效降低中國居民儲蓄比重,減輕銀行的壓力,同時也給百姓投資打開一扇大門。本周,央行擴大了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調了超額準備金率。從明天開始,目前國內基金綜合費率最低水平的三支貨幣基金將通過金融機構發售。這一系列舉動無疑給中國的金融市場增加了更多的空間、活力和機遇。
編輯:馮秋瑜 來源: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