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國黃金交易市場的建設步伐 |
發布日期:2004-9-15 9:1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沈祥榮在倫敦黃金市場協會2004年年會上發表講話
|
 |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沈祥榮9月6日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中表示,上海黃金交易所今后將致力于加強三個方面的工作,即建立高效安全的黃金交易系統,開發具有投資避險功能的新品種,促進市場功能發揮,以盡快將上海黃金交易所建成金融市場體系中的重要成員。
在這篇題為《中國黃金交易市場的建立與發展》的演講中,沈祥榮說。今年年會選擇在上海召開,表明了世界黃金界對中國黃金市場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關注與支持。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標志著中國黃金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并向規范的市場化道路邁出新步伐。
沈祥榮介紹了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以來的運行情況。他說,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以來總體情況良好,系統運行平穩,交易量逐步攀升。2003年7月30日,交易所增加了鉑金品種的交易;2004年2月18日,推出An(T+5)業務;2004年6月28日開始克金條品種試交易;2004年8月16日,交易所新版交易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同時推出現貨延期交收業務品種。從開業至2004年7月31目累計成交黃金363.76噸,成交金額368.61億元。主要特點表現在:
一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比例明顯增加,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2004年1至7月,黃金累計成交170.043噸,同比增長36.53%,成交金額182.47億元,同比增長57.04%。6月25日交易量突破了3噸,創交易所開業以來最高紀錄。據中國黃金協會統計,今年1至7月全國黃金生產量為89.733噸,同期交易所黃金成交量高出國內產量80.31噸,表明市場的投資功能得到加強。黃金生產、消費企業買賣情況表明,產需供求得到較好銜接,在央行取消統購統配后,交易所較好地發揮了市場對黃金資源配置和調節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了黃金生產、流通、消費的健康有序發展。今年1至7月,黃金交割量為105噸,交割比為61.76%,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25個百分點,投資業務的比重有了明顯上升,投資業務的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交易量的主要增長點。
二是價格發現功能日趨完善,定價機制逐步形成,交易所的黃全價格已成為國內黃金市場的主導價格。2004年1至6月,國際金價波動起伏較大,國內金價與國際金價走勢基本一致,并總體上高于國際金價。在123個交易日中,有86個交易日高于國際。平均幅度達到了0,68元/克。37個交易日低于國際,平均幅度為0.32元/克。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價格已經成為各大產金企業、用金企業和一些投資者參考的重要指標,對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居民市場消費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三是投資品種增加,市場功能逐漸豐富。今年上半年,交易所分別在2月份和6月份推出了An(T+5)和Au50g兩個品種,市場不僅在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而且投資功能也逐步完善。主要表現在市場參與者數量增加,盈利模式更加豐富。
沈祥榮說,交易所成立近兩年來的運作表明,交易所規劃市場符合市場發展的要求,市場基礎作用進一步顯現,基本達到了國家黃金管理體制改革的預期目標,實現了黃金由統購統配向市場交易的平穩過渡,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談到上海黃金交易所下一步的發展設想時,沈祥榮說,上海黃金交易所還剛剛起步,中國人民銀行、社會各界及國際黃金貴的同行既對交易所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同時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今年初,周小川行長在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上提出,要求“進一步發展黃金市場。建立安全高效的黃金交易系統,開發具有投資避險功能的黃金市場新品種,逐步實現黃金市場由現貨市場向金融產品市場的過渡”,并且在今年4月視察交易所時對加強管理、防范風險、滿足市場需要等做了重要指示。剛才,周小川行長又在年會上就中國黃金市場發表重要講話。交易所將在學習研究國際黃金市場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有計劃、分步驟進行,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建立高效安全的黃金交易系統,為交易所發展提供保障。建設一個安全、高效、性能良好并能夠充分滿足業務發展需要的交易系統是交易所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了進一步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交易所投入了新系統開發工作。新系統以技術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性能穩定可靠、兼容性強、運載負荷能力大為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業務持續發展的需要,具備靈活性、可伸縮性、可移植性的特點,應用系統峰值設計達至1000筆報價/秒 、300萬客戶。新系統除全部保留現有業務外,已將現貨、現貨遠期、現貨延期交收等功能都包括在內。
經過近一年的開發、測試。新系統于8月16日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新版交易系統運行情況良好,主機工作平穩,網絡通暢,會員經過模擬測試和實際操作已熟悉掌握新系統業務流程,新系統的建立將為交易所今后業務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業務平臺。
二是開發具有投資避險功能的黃金市場新品種,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要。黃金交易所開業后,產金、用金企業的消費市場需求得到了滿足,但投資市場的功能需要進一步發揮,有關資料顯示國內居民儲蓄余額已高達12萬億元,推出個人黃金投資,將百姓手中的貨幣資本轉變成黃金資產,藏金于民,減輕國家在外匯及貨幣市場上的壓力,回籠貨幣,是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同時由于黃金具有一般商品和貨幣商品的雙重屬性,是一種保值避險的良好工具,公眾對黃金投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市易所于今年6月28日開始50克金條品種試交易,這一品種的推出降低了市場進人的門檻,對進一步擴大市場慘與者范圍,提高市場的投資功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可以為個人投資者進入市場積累經驗,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目前交易所正在抓緊開發二級平臺交易系統,爭取盡快運行試上線。為會員大幅度增加個人代理業務創造必要條件。交易所將在央行和相關部門的領導下.進一步規范市場,把個人投資業務統一納入到交易易所的市場體系。
三是促進市場功能發揮,逐步實現黃金市場由現貨市場向金融產品市場的過渡。為促進市場功能發揮,交易所不斷加強品種創新力度,在現貨交易方式的基礎上推出了T+5和延期交收業務,滿足企業鎖定成本,增加保值功能的需求,規避由于價格變動而引起的生產成本不確定性。目前試交易的延期交收業務以首付款方式進行交易,可以由買賣雙方協商提前交收,也可以按期交收或延期交收,成交價格為當日撮合價。其中對延期交收者,按照市場的供求關系,通過調整延期補償費調節供求,交易所通過調節各項參數的比例,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同時嚴格執行有效的制度來防范和控制風險。交易所在推出現貨范疇的延期交收等業務,積累經驗,初步構建具有投資避險功能的金融產品交易體系的基本框架后,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吸取國際先進經驗,對更具金融特性的交易品種進行前瞻性研究和探討,努力實現交易品種的多元化,使交易品種在具備商品屬性的同時,逐步形成相對完善的金融產品交易體系,推動我國黃金市場的創新進程,真正實現由現貨市場向金融產品市場的過渡。
沈祥榮最后表示,誕生不久的上海黃金交易所,將扎扎實實,努力工作,在鞏固現有市場業務的基礎上,盡快研究、掌握國際上成功和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與時俱進,加快發展、迎頭趕上,盡快把交易所建成為金融市場體系中的重要成員。(《中國黃金報》記者 榮思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