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著作權屬作者,“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及《金幣資訊》報,如需引用,請務必署名,并注明摘自“中國集幣在線”和《金幣資訊》,謝謝!
作者:許國慶
集藏品投資市場上,郵幣卡作為現玩類藏品,一直是獨領風騷的主要板塊,也自然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重視。不過,現玩類藏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每年有大量的新品種發行,它們的出現對市場的走勢和前期品種的價值中樞,往往會產生不小的影響,由此郵幣卡的發行部門也就成了眾矢之的,特別是公布新的一年發行計劃,一直是集藏者和投資者重點關注的目標。自然,在我國發行歷史并不長的金銀紀念幣,同樣也受到集藏者的矚目,畢竟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金銀幣的集藏與投資在郵幣卡板塊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多,市場分量也越來越重,而每年的發行計劃同樣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國金幣總公司近年來開發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上佳品種,尤其是系列性強的金銀幣更受到市場人士的歡迎,從鑄造形式看彩色金銀幣系列當之無愧地被捧上了王座,從題材看,“生肖”、“熊貓”系列作為傳統產品已具有了品牌效應,而“中國古代神話”、“中國古典名著”、“京劇”系列也吸引了大量的集藏者和投資者趨之若鶩,是成功的范例。當然,也有一些品種的市場表現并不佳,部分品種則已跌破了發行價,如“幻彩系列”、“麥積山石窟”等。
為什么按計劃發行后的金銀幣品種,會出現市場價格高低懸殊的現象呢?這里面除了發行量的因素外,題材的吸引力往往成為了關鍵。至少目前金銀幣中發行量最大的是“生肖”系列和“熊貓”系列,但它們的走勢卻強于發行量要低得多的其他品種。由此我們在關注發行量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題材的問題,畢竟題材對于每種金銀幣而言,是生命力的體現。如果發行能夠引發收藏者共鳴和形成社會較大反響的題材,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市場吸引力,賦予其旺盛的生命力。如在2008年之前發行“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銀紀念幣,因其社會熱點突出,也就順其自然地延伸到作為藏品和投資品的金銀幣上,反之如果去發行一個級別非常低的體育比賽,相信感興趣的人就少者又少了,市場表現一落千丈也無可厚非。所以,選擇能夠吸引集藏者和投資者的題材,往往是為一個新品種的未來營造上好的身價,也會決定是市場生命力的旺盛與持久。
事實上,金銀幣因價格較高,收藏群體相對偏小,由此對于題材的選擇要求就更高,如果能夠發行人們喜聞樂見、影響力巨大和民族傳統性更強的題材,那么常常就會形成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一點在前些年發行的國粹“京劇藝術”上就顯得十分的顯眼,倘將“京劇藝術”改為某個地方劇種,相信其必然會遭到市場人士唾棄。
所以,金銀幣發行計劃是非常主要的,在選擇題材時除了要考慮一些重大紀念活動外,必須著重考慮集藏者的喜好,滿足集藏者和投資者的胃口是成功的基石,畢竟金銀紀念幣在發行后,是要依靠他們的購買與消化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價值,體現金銀材質外的文化集藏價值,這種附加值的產生就是集藏品的真正價值。如果發行集藏者與投資者都不喜歡的題材,其市場屬性又怎么會好呢!因此,我們在看2005年的金銀紀念幣發行計劃時,就可以發現列入的題材基本上都是市場熱點題材,但也有個別的題材則不盡如人意,如“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這個題材,倘中國足球隊能夠進入決賽,則發行這個題材是適逢其會的,可惜不爭氣的中國男子足球隊,卻連小組賽這一關都沒有過去,成了這屆賽事的看客,發行這種與中國人毫不相干的題材且在2005年就面世,似乎顯得滑稽了些,還不如發行即將在中國上海舉辦的“第48屆世界杯乒乓球賽”金銀紀念幣,至少無論從舉辦的東道主身份,還是中國乒乓球隊的輝煌成績,均有比發行“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金銀紀念幣更好的理由,且題材的影響力與吸引力也大大強于“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金銀紀念幣。
需要聲明的是,以上論述僅僅是筆者的看法而已,供金銀幣同好參考。文中涉及的品種也是為了闡述題材選擇的優劣而進行的舉例,并不構成對市場走勢的任何引導和對該品種的喜惡。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2-26 22:50:25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