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古泉園地 > 正文
         
        金銀錠 貴在真金白銀背后的價值
        發布日期:2008-2-18 8:5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來源: 華夏時報 作者:于娜

          “既是真金白銀,又是一段歷史故事,其中的樂趣不是在金塊銀塊中能有的。”時下,一些收藏愛好者對金銀錠樂此不疲,北京、上海等地的金銀錠拍賣也隨之活躍起來,金銀錠成為錢幣收藏市場上的新星,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更是以156.8萬元創下了拍賣紀錄。業內人士分析,國內古代金銀錠拍賣行情正逐漸啟動,隨著收藏群體不斷擴大,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潛力更來自于收藏者對金銀錠歷史文化價值的挖掘。

          被忽略的家門口的收藏品

          提起元寶,很多人會想到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實際上,真正的元寶并不是中間鼓、兩頭翹的。自漢代開始鑄造的金銀錠,有船形、條形、餅形等幾種,不同形狀的金銀錠有著不同的名稱,船形的一般稱金銀錠,條形的一般稱金銀鋌,餅形的一般稱金銀餅,人們習慣上將這三者統稱為金銀錠。而“元寶”的叫法來自于元代,當時曾鑄造五十兩銀錠,背面鑿以“元寶”二字,由此產生了“元寶”稱謂。

          “黃金自東漢以來已很少流通,而白銀的地位則日益提升,但宋代政府對銀錠任憑民間自行鑄造,清代銀錠則在各城鎮甚至各行各業均有不同的標準,形同壁壘。種種落后而缺乏效率的使用狀況,注定了銀錠被淘汰的命運。”浙江省博物館研究員、中國金銀錠專家李小萍介紹說,到了民國,廢兩改元無情地將銀錠掘出流通領域。

          “銀作局”、“陳元昌號”、“恒昌盛記”……在很多傳世的銀錠上都能發現類似的文字標記,它們有什么含義呢?據李小萍介紹,銀錠官鑄還是私鑄的區分就在于此。明清銀錠分官鑄和私鑄,官鑄的一般上面有縣名、銀局名、銀匠的名字,而私鑄的通常情況下只有一個戳,即商號或銀號。官鑄當然比私鑄的銀錠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二者的收藏價格也相差甚遠,官鑄往往是私鑄的兩三倍,甚至更多。

          讓人遺憾的是,過去金銀錠一直是被人們當做財物貯藏起來,卻很少有人去了解背后的歷史價值和貨幣價值。最早收藏中國銀錠的竟然是一位奧地利收藏家耿愛德(Eduard Kann),他在中國工作期間,廣泛收集中國的金銀幣和銀錠。后來耿愛德收藏的300余件銀錠全部被大英博物館征購,大英博物館因而也成為收藏中國銀錠最多的外國博物館。

          不過如今金銀錠不僅得到了國內文博界的關注,民間收藏金銀錠的愛好者也是層出不窮。“古代金銀錠沒有鑄造規范,常常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恰恰在這些簡潔含蓄的背后隱藏著很多故事。”收藏者們覺得這就是金銀錠的魅力所在,更何況還有誘人的市場價值。

         存世量帶動價格上漲

          隨著民間收藏的升溫,金銀錠逐漸引起廣大收藏家的青睞,尤其是近幾年,更登上了拍賣市場的舞臺。從目前的拍賣成交結果來看,早期宋元金銀錠存世稀少,價格已是不菲,比如在去年北京誠軒的秋拍上,一枚南宋十分金陳二郎背呂拾兩金鋌,成交價達到了22.4萬元。可見,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收藏早期金銀錠往往可遇不可求。

          相比之下,明清兩朝及民國初期的金銀錠在拍賣市場上比較容易見到。目前,銀錠拍賣最高價明代的“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錠,就是去年在中國嘉德秋拍上以156.8萬元成交的,這件銀錠也是至今拍賣市場上僅見的帶有年號的明代銀作局銀錠。

          “銀作局是明代專為宮廷制造金銀器飾的作坊,已知存世的銀作局銀錠僅有5件,其中3件藏于博物館。”中國嘉德郵品部高級業務經理李威洲告訴記者,在2004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曾拍賣過一件,但是不帶有年號,去年秋拍上的這件刻有銘文“銀作局永樂陸年十一月內銷鑄 花銀五十兩重 作頭顧阿福 匠人仇士平 陸字一千陸百七十號”,銘文詳細,制作規范,保存完好,白光閃閃,品相極佳,彌足珍貴,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末民國初期的金銀錠在拍賣市場上也有著上乘的表現,比如在去年中國嘉德秋拍上,民國“山西民國年月元記號庫色”五十兩銀錠,以7.616萬元成交;清末民國初“青島震華福壽”二兩金錠,以12.32萬元成交。

          由于新中國早期的金錠門檻低,除了成色和重量之外,只需關注品相即可,因此受到普通投資者的關注。曾經有一枚建國初期建華金錠十足赤金1兩金錠,在中國嘉德2006年秋拍上以2.75萬元成交,其背有“東北銀行旅大分行檢定”戳記。

          金銀錠的價格為什么可以不斷上漲?李小萍認為,首先是靠存世量的稀少,銀錠百年來熔熔鑄鑄,又經過銀行回收,市場上也就那么多的數量,但買家是不斷增加的,價格怎么可能會跌?其次,金銀錠中要找好品相的很難,因為畢竟是手工制作。再說銀錠的性價比合適,有些銅錢一個就要幾百元,而一個沉甸甸的10兩銀錠也不過幾萬元,哪個更值不言而喻。

         史料價值決定升值空間

          “經常看到拍賣會上有人去買金塊和碎銀,令我很不解,那就是金料銀料啊,不具備任何經濟史內涵,有什么收藏價值呢?”在李小萍看來,貴金屬收藏品不同于貴金屬,前者比后者的歷史文化內涵要豐富得多。“只盯著材料的人從貴金屬上面也賺不到錢,因為他們不了解,但收藏了一段時間后,就應該追求金銀以外的深層價值了。”

          隨著收藏市場上銀錠價格的上揚,形形色色的贗品也冒了出來。金銀錠收藏愛好者“西夏閣主”提醒要提防金銀錠的造假,“金銀錠本身就是貴重金屬,一但上當,經濟損失將會很大”。金銀錠看似不那么復雜,實際上深度絕對不亞于瓷器銅器等收藏門類,他建議收藏者一定要多看、多學習、多交流,閉門造車永遠也產生不了高手。

          李威洲則從實戰的角度建議,不妨關注一下相關的拍賣會。因為上拍的金銀錠都經過專家審定,而且拍賣價格是公開的,不似市場交易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另外,金銀錠的品種非常復雜,收藏者不可盲目下手。收藏市場上一般品相好的金銀錠增值速度快,而有史料價值、存世較少的金銀錠收藏價值非常高,稅銀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金銀錠更是比普通的品種升值空間大。

         銀錠真偽辨別技巧

          銀錠作假在民國初年就已出現,主要手法是降低銀的成色和重量,這類偷工減料的老銀錠并不完全是假貨。不過,現在造假的銀錠就不同了,如果收藏者拿這些破銅爛鐵當銀元寶,豈不是吃了大虧。近年所發現的銀錠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李代桃僵,用鉛錫等金屬冒充銀元寶。因鉛錫會在表面呈現青黑色,因此這類作假手法比較容易辨認。

          第二種是外強中干。澆鑄假貨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不過因比重不同,這類假銀錠的體積大而輕,掂重時的手感明顯不同,只要將同規格的銀錠掂重對比,即可使之原形畢露。

          第三種是包藏禍心。即用灌鉛方法,在真的銀元寶底部挖個小洞,取出內部銀子后灌入鉛,再焊封住洞口。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底部焊封的洞口會留有封焊痕跡。

          第四種是以新充舊。造假者用新白銀鑄成老的銀元寶,圖謀老貨的高價。這種假的老銀錠,在包漿、蜂窩(因澆鑄時范中殘留有氣體的原因,銀錠底部都有不規則的氣體空洞)、鑄文款識等方面,都無法逼真展現當時元寶的風韻,只要略有收藏常識的人,即可辨別。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錢幣收藏有“訣竅” 錢不在多有“研”則雅(北京日報) 下一篇:古錢書法一絕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這枚古幣值百萬?銀幣 貴州發現一對明代花錢
        最新資訊

        ·國慶金銀幣同賀國慶佳節(小善)
        ·操作手法導致郵市墜落
        ·9月28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8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銀幣收藏升溫 
        ·外國游客偷拍諸多中國美女
        ·舞林大會造型真雷人!(膽小別看) 
        ·外媒:中國打造不沉航母 永興島蘇30可
        ·美國專家稱中美航天發展如同龜兔賽跑 
        ·美國中情局前官員稱:朝鮮可能擁有核彈

        經典美圖

        美麗性感的 從未見過的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組圖 《男人裝》
        看了以后丟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