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快報 河北孫衛宏
筆者手中有枚穿穴開元,直徑2.51厘米,厚0.13厘米,重3.4克,錢上打有四個小洞。此枚錢明顯系人為打穿,均系從正面打過。
為什么開元上會有打洞的現象呢?筆者認為,小孔的來源為民間取銅所為。唐朝開國后,為了切斷私鑄錢的原料來源,制定了一系列的禁銅令。于是,當時民間的私鑄者收集官鑄的標準幣然后利用工具打洞取銅,再雜以其他金屬如錫、鐵、鉛等來鑄惡錢。
為什么現在我們發現的不多呢?應該是當時官府大量將這些打洞的殘幣回收重煉了。史載:“武后長安中(公元701—704年),令懸樣于市,令百姓依樣用錢。俄而揀擇艱難,交易留滯,乃令錢非穿穴及鐵錫、銅液,皆得用之,熟銅、排斗、沙澀之錢皆售。”穿穴錢即打洞的錢在整個唐代的貨幣流通領域中一直是被否定的,還不如當時的惡錢。所以民間也不會收藏,故而流傳下來的包括出土的都很少。
以上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