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古泉園地 > 正文
         
        流入閩臺地區最早的外國銀幣(下)
        發布日期:2008-5-28 9:1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收藏快報  福建甘聯芳

          最早流入閩臺地區的是上期介紹的西班牙銀幣,約在16世紀,其后的東印度公司等對閩臺貿易也使用西班牙銀幣。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占領墨西哥后,開始在盛產白銀的墨西哥城設廠鑄造銀幣,當時設備簡單,每枚由槌打造,鑄造出來的銀幣形狀極無規則,幣面凹凸不平,邊緣剪切而成,俗稱“切割銀”(圖見上期圖1)。這種銀幣是最早流入閩臺地區的銀幣,有菱角形、長方形等。

          1732年,西班牙在墨西哥城的造幣廠裝置新的螺旋滾壓機,鑄造出另一種銀幣,在幣邊增加滾麥穗花紋,形如“圈花”,俗稱“花邊雙柱雙地球”(圖見上期圖2)。直到1771年以后,西班牙改鑄國王頭像為版面的“雙柱本洋”,閩臺地區稱之為“佛銀”(圖3)。

          1821年,墨西哥獨立后,1824年開始鑄造鷹洋,幣面是一只雄鷹嘴里叼著一條蛇站在仙人掌上,背面是一頂自由帽,邊飾光芒線(圖4)。這種銀幣在咸豐年間大量流入閩臺地區,在閩臺的外幣之中,以此幣數量最多,最終代替本洋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此外,早期在閩臺地區最通行的外國銀幣,還有荷蘭馬劍(圖5)。因幣面鑄有武士持劍騎馬像,故在閩臺一帶俗稱“馬劍”或“馬錢”。荷蘭“馬劍”因為在流入閩臺的外國銀幣中,個大量重(重達32.6克,直徑42毫米),銷熔重鑄(27克標銀)有利可圖,所以被閩臺地區的金銀店銷熔很多,官局也用其重鑄銀幣,現今這種最重的外國銀幣,存世已經非常少了。

          外國銀幣流入閩臺,助長了資本主義列強對閩臺地區的經濟侵略,閩臺有志之士不甘心利權外溢,也開始鑄造銀元。17世紀末,民族英雄鄭成功首開先例,在福建鑄造“漳州軍餉”(圖6)。道光年間臺灣官局鑄造的“壽星銀餅”(圖7)出世,嗣后咸豐年間“筆寶銀餅”、“如意銀餅”也相繼而出,流通在閩臺兩地。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8-5-28 9:20:46編輯過][/color][/align]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收藏古錢幣:有人瘋狂有人遭損 細節揪出疑問多多 下一篇:罕見的金泰和通寶鐵錢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這枚古幣值百萬?銀幣 貴州發現一對明代花錢
        最新資訊

        ·操作手法導致郵市墜落
        ·9月28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8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銀幣收藏升溫 
        ·外國游客偷拍諸多中國美女
        ·舞林大會造型真雷人!(膽小別看) 
        ·外媒:中國打造不沉航母 永興島蘇30可
        ·美國專家稱中美航天發展如同龜兔賽跑 
        ·美國中情局前官員稱:朝鮮可能擁有核彈
        ·美麗性感的體操冠軍!震人心魄!!   

        經典美圖

        美麗性感的 從未見過的 中國民族風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組圖 《男人裝》
        看了以后丟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