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快報 江西衛華
筆者最初涉足錢幣收藏,時常帶著書本來到市場購買錢幣,然而即便這樣,也會不時買進假幣,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假幣的銹色或者傳世色做得太“真”了。經過多次買進假幣之后,逐漸發現了這些偽錢的特點,現和泉友交流。
我們平時所見的古錢不外乎兩種,即一為出土錢,一為傳世錢。出土的古錢一般生有綠銹,真正的古錢,由于具有較長的歷史,所以生成的銹系自然生成,銹色澤潤,銹質入骨,堅硬牢固,結實細密,經久不變,不易剔除。而偽錢做出后,一般都要上假銹,做銹常用方法一是將偽造的錢幣埋入地下一兩年再挖出來,自然生銹,由于時間短,這種銹很浮,圖1偽宋“政和通寶”就是由于做偽者埋入地下,但時間不長,所以生成的銹很淺,且和泥土混雜在一起,而真宋“政和通寶”鐵銹入骨。二是用化學方法催化生銹,據做這種古錢的地攤老板講,這種生銹方式速度快的十幾分鐘就成,生成結晶可以假亂真,但硬度不夠,圖2偽西夏“光定元寶”即是翻鑄后進行酸腐,偽作生坑銹,而真的“光定元寶”制作精美,傳世包漿。再一種就是用顏料涂色,用松香、油漆、膠水或者其他化學物品進行加色,這種偽造的綠銹不自然,銹質疏松、脆弱,容易刮動或脫落。如圖3偽徐壽輝“天定通寶”,油漆斑駁,很不自然,而真的徐壽輝“天定通寶”錢文遒勁,傳世包漿堅實。實際上大多偽錢都是數種方法結合使用做舊。
傳世日久的古錢,表面會生成一種堅硬的黑褐色或古銅色,稱為“傳世古”。偽造傳世古的方法是將偽錢用火燒紅后冷卻,或放入鹽酸腐蝕一兩個月取出,表面即可產生黑色的傳世古。然后再用布帶打磨或摩擦,使其產生傳世光澤。也有將偽錢用煤煙熏黑,再上蠟打光。如圖4偽后蜀“廣政通寶”,這枚初看上去,以為是真品,實際上這枚錢為翻鑄的假錢,錢文無力,傳世色為通過煤煙熏黑再上蠟的,用手擦手指會有黑色,真后蜀“廣政通寶”銹色入骨,包漿自然。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8-6-4 9:18:57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