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擔心去場館會遲到”
“北京奧運會的交通服務讓人十分放心,我從來不擔心去場館會遲到。這些天到射擊館比賽,場館離奧運村比較遠,但只要我坐上班車,就一定能在準確的時間到達。順便說一下,北京城真是太大了!”說起北京奧運會的交通保障服務,來自墨西哥的女運動員娜塔莉婭贊不絕口。
北京射擊館坐落在風景如畫的西山腳下,西五環路邊,是北京城區內離奧林匹克中心區最遠的比賽場館之一。筆者這些天幾乎每天坐班車往返于主新聞中心和射擊館之間,白天班車每20分鐘一班,路程雖長,卻從來沒有晚點過,每次單程時間都被精準地控制在規定時間內。
對北京奧運會的交通組織,捷克記者馬雷斯也有同樣感受,他說:“我每天都會看地圖,注意到我們的班車路線都是精心挑選好的最快路線,而且有專門的車道可以行駛。北京在這方面做得真的很出色。”馬雷斯豎起了大拇指。
保證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交通便捷順暢,是北京奧運會交通保障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皧W運會開幕以來,北京賽事交通保障有序、順利。”北京奧運會賽事交通服務分中心總調度室總調度梁建偉告訴筆者,國際奧委會相關人士已多次表示,北京奧運會賽事交通組織非常“出色”。
提供24小時交通保障服務
“我們提供24小時交通保障服務,確保運動員和隨隊官員、裁判員、工作人員、記者與其他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能安全、順暢、準點抵達他需要去的地方。”梁建偉說。
梁建偉介紹,北京奧運會在北京地區就有31個競賽場館和45個獨立訓練場館,參賽形式又分集體項目和非集體項目,住在奧運村的就有來自全世界的1.8萬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2.2萬名注冊記者分住在兩個媒體村和42家媒體酒店,“這使得奧運會的交通組織非常復雜,交通保障服務地點必須精細到‘點’,時間必須精細到‘分’,對象必須精細到‘人’。”
目前,北京奧組委服務于奧林匹克大家庭各注冊客戶群的大客車有1660輛,小客車有3245輛。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參加訓練和比賽的交通需求,集體參賽項目可以提前預訂,組委會隨時安排專門班車;對非集體項目,已根據項目的詳細賽程安排,制定了精確到分的班車時刻表,并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批準,“現在我們嚴格按照班車時刻表進行指揮調度,并根據賽程臨時變化及時調整,最重要的是一分鐘也不能耽擱運動員的訓練與比賽!
在兩個媒體村和42家媒體酒店與主新聞中心、國際廣播中心之間,組委會安排有24小時班車,白天20分鐘左右一班,夜間一個小時一班。而從主新聞中心、國際廣播中心到31個競賽場館,根據賽程每半小時安排一班媒體班車,第一班車要求須在比賽開始前3小時抵達比賽場館,最后一班車須在比賽結束后3小時從比賽場館返回。
交通服務增加了為接受興奮劑檢測的運動員和參與此項工作的技術官員提供交通服務的任務,保證了每一名接受檢測的運動員完成檢測后,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及時返回奧運村。
專用車道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從這些天的實施情況看,設置奧林匹克專用車道對保障運動員的正常比賽和訓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梁建偉說,北京在二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等城市交通主干道施劃了奧林匹克專用車道,在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專供奧林匹克車輛通行。隨著奧運會賽事逐步全面展開,奧林匹克專用車道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從這段時間運行來看,專用車道的設置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很少有違規借道或穿行專用車道的現象發生”。
同時,在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北京還采取機動車分“單雙號”行駛、企事業單位錯時上下班等臨時措施,保障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便捷出行。
截至目前,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累計達到200公里,“從機場進入城區不超過半小時”、“80%的比賽場館可以通過地鐵到達”的承諾已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