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感覺像那么回事兒,但一切都在為上面的‘游戲’做鋪墊。”張涌說。
圈內人士分析,龐大需求、利潤誘惑和監管盲區三大因素,是其如火如荼的重要原因。近年來,老百姓手頭資金充裕,面對嚴峻的通貨膨脹形勢,迫切需要對資產進行保值。在這樣的背景下,黃金公司稍加宣傳便可招攬到客戶。但很多百姓并不諳熟此類投資的“暗門”,著道后會越陷越深。
但是,吃了虧的投資者想要投訴并不容易。處理過此類事件的一位專家坦言:“一旦被查,工商局方面大多稱是非法廣告宣傳;金融監管機構通常會表示,現貨交易已經放開,獲得工商執照便可經營業務。有盈有虧,不屬于非法集資;若取不到變相期貨的證據,證監會也無從監管。投資者感覺被騙的時候,往往投訴無門。”
專家指出,地下炒金,儼然成為了一個“三不管”地帶。因此,個人投資者需要認清其本質,了解合法投資渠道:除實物黃金或銀行紙黃金外,上海黃金交易所只針對法人機構,個人投資者不能直接或間接通過其會員參與;期貨方面,通過期貨公司直接參與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是唯一的合法途徑。監管部門應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處。同時,在發展我國黃金市場上多下工夫,以滿足百姓日益高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