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奧運紀念鈔為鏡
7月9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鈔高調亮相在民眾面前。為了擁有一張見證中國百年奧運的紀念鈔,收藏愛好者不顧通宵達旦,不惜廢寢忘食排隊守侯在名銀行兌換點門前。有媒體報到,兌換后區區幾個小時,面值10元的紀念鈔在收藏品市場就一路狂飆,交換價達數百元,更有甚者,達近千元。消息是否真實?升值是否合理?炒作是否理性?姑且不去議論。且說說它的發行方式的帶來的啟示。
事前并未見多少媒體宣傳,只是在發行前幾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發行此主題紀念鈔一張的公告,公告中對圖案、防偽特征、發行量作了明確的說明,并宣布該紀念鈔與現行流通人民幣具有相同職能,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緊接著,有關發行管理部門下發文件,對民眾如何擁有、銀行如何兌換作了要求。其中給筆者印象最深的一條大約是:分配到各銀行網點進行兌換的數量,必須全部與公眾見面,不得私自截留。這些措施的出臺,至少說明在一個相對的范圍內擁有它并不是一件什么難的事。比如說北京,據報道,各商業銀行均有一定數量的兌換量,小的兌換網點可分配到50張的數量,大的網點可分配到200張的數量。要是你喜歡它,喜歡收藏它,只要你少睡點覺,出點熱汗,給蚊子獻點血,就有機會心想事成。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心想事成,多換不行,排隊靠后了,也不行。誰叫我們人口眾多呢?誰叫我們熱愛收藏的人群如此之眾呢?
以奧運鈔發行方式為鏡,讓我們來照射一下金銀幣的發行方式。喊了多年的預訂之后,出臺的預訂是全年大全套的預訂。先不說預訂一年需要多少銀兩,是不是全是你喜歡的品種就由不得了你了!比如你說你喜歡生肖幣吧,那就訂全年幣吧,這樣你就不會費吹灰之力能擁有它了。如果不預訂全年呢,要想擁用也行,但要你多出血汗錢。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特約店面。目前,各行業提倡以人為本,這種預訂相對奧鈔的定點兌換你說人性化嗎?再說發行量,不是根據預訂量,再綜合各方面的情況訂出的嗎?但當讀了有關奧三可以退貨的報道,卻又無話可說了。或許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它畢竟保護了特約們的利益,它知錯就改了。但當初的調研做什么去了?退貨后又是如何處理的?是放在庫房里待市場餓了再放出來,還是收回熔爐了?殊不知,前者是隱患,后者的成本損失又有誰來負責?謎一樣的結局,無人能解,全憑你個人去想象。
以奧運鈔面值兌換為鏡,讓我們來照射一下金銀幣的發售價格。看看奧運鈔的制造工藝,可以說它生產成本非常接近面值。金銀幣因多年已形成的面值和實際價值的分離,它的面值只是法定貨幣的象征。這一點無可非議。但它的原料及生產成本與發售價格等份嗎?確定的發售價格合理嗎?一枚銀幣用料1OZ,按20美元每OZ計算吧,折算成人民幣也就一百多元,即使再加上鑄造稅、宣傳成本、包裝、運輸等一系列成本,也就在二百元落里,但實際的售價是多少呢?低保生活人群一個月的生活費啊!可能這樣算太煩,那我們就用比較的方法,同是1OZ的規格,熊貓的實際售價一百多元,而其它的精制幣售價是多少?即使考慮不同的生產工藝,再考慮鑄造量不同,模具的制造成本分攤不同,但兩者的差距絕沒有如此之大!
以奧運鈔發行量為鏡,讓我們來照射一下金銀幣的發行數量。奧運鈔的發行量公告稱為600萬。此量一出,眾皆稱低。稱少理由,是之前的龍鈔、50年鈔的千萬之量。但若將奧鈔與金銀幣發行量之比,除了熊貓幣,金銀幣的量那真謂珍罕之量。固然有金銀幣自身材質的不可比擬性,收藏的高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收藏人群的發展。但從奧鈔的收歡迎程度,說是公眾對百年奧運在中國的舉辦的熱情企盼也好,說是受其發行量只有600萬的未來升值前景誘惑也罷,它至少說明一點,我們不缺乏收藏人群。那么,珍罕之量的金銀幣為什么又不溫不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