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毛澤東氣勢磅礴的詩句,描寫的就是屹立在武漢市蛇山和龜山之間雄偉壯麗的武漢長江大橋。
萬里長江自古以來就是難以逾越的天塹,切斷了縱貫南北的交通運輸。從1913年到1946年,曾先后四次提出在武漢長江上建橋的動議,但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始終未能變成現實。
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1月,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政務院會議,聽取鐵道部長滕代遠關于籌建武漢長江大橋的報告,討論通過了《關于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決議》。
武漢大橋工程局成立后,曾制作了一枚武漢大橋勘探紀念章(圖1),銅質,直徑2厘米,正面刻繪了一艘大型勘探測量船在長江中進行工作的場景,船上紅星高照,底部繪有奔涌的浪花,章上鐫有“武漢大橋勘探紀念”和勘探時間“1954”年。背面鑄有“武漢大橋工程局”銘文和三位數編號。
1955年9月1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開工興建,這是建國初期國家鐵路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實際總投資1.38億元。堪稱我國建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957年10月13日,武漢長江大橋勝利竣工通車。武漢大橋工程局為了表彰參加建設大橋的工作人員,特制作了一枚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紀念章(圖2),銅質鍍金,五角星軍功章造型,通徑3.8厘米,正面上方鐫有一顆紅五角星,主圖為橫跨大江南北的武漢長江大橋雄姿,右上方刻繪有一只銜著橄欖枝展翅高飛的和平鴿,象征著中蘇人民友誼,同時又給靜穆、壯觀的大橋增添了幾分喜慶氣氛。底部刻有通車時間“1957”年。背面鑄有“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紀念章”銘文和發行編號。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武漢市曾制作多種武漢長江大橋紀念章,如和平鴿紀念章、觀光紀念章(圖3)、通車十周年紀念章(圖4)等。
武漢長江大橋經過近半個世紀驚濤駭浪的洗禮,如今依然堅如磐石地屹立在滾滾長江洪流中。2002年8月至9月,武漢市投資1000多萬元,對橋面進行首次大修繕。經過“整容”后的武漢長江大橋煥發出青春,繼續迎接繁忙的人流車龍,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