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第一財經 > 理財 > 正文
         
        藏友們還需要文物商店嗎
        發布日期:2005-9-23 7: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當年合法經營文物的惟一渠道,如今已是奄奄一息。在生死的抉擇之間,收藏者對它還抱有一絲期待。

        你還去文物商店嗎?昔日文物流通市場的“老大”,如今多數已經處于倒閉邊緣。國家有關部門對國有文物商店的改制工作也在不久前悄然拉開。據了解,按照規定給國有文物商店的時間為3年,劃歸到博物館、改行拍賣企業還是搞股份制,國有文物商店面臨著退出收藏市場,還是調整適應民間收藏的需要以生存下去的選擇,怎么變才能重新贏得收藏者呢?
        還有存在的理由
        在北京琉璃廠的一條街上,北京市文物公司有四五家門市部,搞了幾十年古錢幣收藏的梁先生過去是那里的常客,但這兩年去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他說過去是沒辦法選擇,因為文物買賣只能通過文物商店,但現在各種收藏市場那么發達,一把刀幣在文物商店里賣1700元,市場上隨便挑也就1400元,而且能“撿漏”的東西比文物商店多。
        其實,梁先生在選擇上的變化并不稀奇,國有文物商店過去是一家壟斷文物流通市場,而如今拍賣公司、民間收藏市場已經遍布國內大中小城市,收藏者當然是選擇那些東西又好又便宜的地方。江西省文物商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江西省有省級文物商店1家,地級3家,現在都是半死不活,而偏遠省份、經濟落后地區的文物商店已經生存不下去了。還有的文物商店干脆做起了門面出租生意,生存是不成問題了,但文物商店也只剩下一塊牌子,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一些有拍賣公司的文物商店日子要好過些,不過按照《文物法》規定,文物商店不得從事文物拍賣經營活動,不得設立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這些文物商店一旦沒有了拍賣企業,今后會怎樣也很難說。
        一位文物商店的負責人無奈地表示,如今的收藏市場是全民爭資源、爭客源,國有文物商店體制上有“婆婆”管,經營靈活度差,包袱重,未來不是很樂觀。
        既然多數國有文物商店已經瀕臨倒閉,而且民間藏品的買賣流通也不用再依賴于它們,國有文物商店是不是應該從市場上消失了?實際上,有的收藏者雖然不去文物商店買東西了,但每年都要去那里看一看,文物商店明碼標價,可以對比一下價格,了解市場行情,還能夠長見識,另外有的文物商店就像一個小型的專題展覽館,歷朝歷代的文物都有,這是地攤比不了的。
        另外,一些收藏界人士認為,雖然國有文物商店在民間收藏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但它仍具有一些不能代替的優勢。比如拍賣會不能365天天天拍,文物商店卻是全年營業。地攤上“撿漏”的機會多,陷阱也不少,文物商店價錢雖高,但可以花錢買個安心。不同的收藏市場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如果讓國有文物商店完全撤出市場,按照《文物法》的規定,買賣文物的合法渠道就只剩下拍賣公司一家了,不但收藏者可以選擇的余地少了,而且沒有了競爭,不論對民間收藏市場的發展還是收藏者個人來講,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怎樣才能吸引收藏者
        國有文物商店還有一定的人才、資源優勢,但一些收藏者覺得它毛病也不少,如今拍賣公司都主動上門服務了,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難道還要坐在店里等他們送藏品嗎?收藏市場里可以隨便挑,而文物商店的藏品放在玻璃柜里,拿一件看一件很不方便,還有的收藏者覺得文物商店里的東西更注重歷史價值,而缺少市場上的熱門……看來,如果國有文物商店還是過去的老樣子,那遲早還是要退出市場。改頭換面已是共識,但究竟要怎樣改才能滿足收藏者的需求?如果實在改不好,又該怎么辦呢?
        據了解,黑龍江省文物總店原來是該省惟一的一家國有文物商店,不過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文物總店的一切文物經營業務也已經停止,所有庫存文物變成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館藏。此外,上海文物商店、江蘇省文物總店、浙江省文物總店等幾家也有被劃歸到當地博物館的意向,實際上,大部分文物商店工作人員私下里都希望是這種結局。
        不過,收藏者對這種改法卻頗有微詞,原有庫存變成博物館的館藏,人員再一調動就可以了,這么改倒是簡單省事,但是文物商店的庫存以國家允許流通的文物為主,況且一些博物館的保存條件也讓人擔憂,近幾年發生的館藏文物腐爛、被水淹等事情還少嗎?老家具收藏者王先生說,他看過幾家文物商店里的老家具,可以說特別珍貴的東西不多,基本上都是一些晚清民國時期老百姓家里的東西,與其把它們放在博物館里封存、浪費博物館的空間和文物資源,還不如讓其在民間流通收藏,同樣也可以使文物得到保護傳承,而且個人收藏起來會比公家照看得更精心。
        改成拍賣公司也是國有文物商店的一條出路,但江西省文物商店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拍賣公司要有一定的客戶群才能立足,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那些原來就有拍賣行的文物公司倒可以走這條路,否則不敢冒這個險。那么改成股份制企業是否可行呢?一些收藏者提出,國有文物商店信譽度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國有的背景,從那里買的文物拿到市場上去流通,不怕碰到什么麻煩,如果改成企業,這一優勢就沒有了。還有人提出,那些改不好的和已經名存實亡的文物商店就干脆讓它倒閉好了,在收藏市場上古玩商經營不行了,自然就從市場中撤出來,國有文物商店為什么就不能倒閉呢?南京博物院院長徐湖平認為,倒閉也是正常的,國外沒有國有的文物商店,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個人可以經營文物,但我們的國情不同。他覺得,國有文物商店的改制對民間收藏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因為文物商店對市場的調劑功能已經非常有限,不要指望它對民間收藏有多大影響。
        改好了能活,改不好是不是就是死路一條呢?被稱為“華東四星”的蘇州、無錫、鎮江、南京的文物商店,如今仍然能夠從藏家那里收購來一定的藏品,而且舉辦的展銷會也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買家。無錫市文物商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門市銷售的經營模式已經過時了,文物商店應該隨著收藏熱點變化,主動出擊收購文物,包括到國外去買回流文物,再通過舉辦展銷會、競買會聚集人氣,培養收藏群體。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改制了,能否生存發展,也得由市場說了算,無錫市文物商店的經驗說明,與其在那里等著改制,還不如先去適應收藏者的需求。
        民間資本如何進入
        隨著民間收藏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希望進入文物流通市場,而《文物法》對文物商店的設立不再限定為國有,但需要“有2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注冊資本;有5名以上取得中級以上文物博物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有保管文物的場所、設施和技術條件;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不過,這幾道門檻還是把大多數人攔在門外,一些收藏界人士認為,新法規給了民間收藏者以“公司化”實現“合法化”的希望,卻又讓人覺得可望不可及。
        在民間收藏者中,很多人都能拿出幾百萬的藏品來,能拿出200萬元注冊資金也不是件很難的事,不過比200萬元更難解決的是,還要5名中級以上文物博物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這一規定讓很多收藏者不解。
        丁先生在北京古玩城經營古玩店七八年了,他弄不明白的是,文物博物館序列的職稱主要是對一個人學術水平的評價,文物商店就是進行文物經營的,一種誰都會的簡單買賣行為,要5個學術專家干什么?去年拍賣企業申辦文物拍賣許可證時,全國具備高級以上文物博物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成了“稀缺資源”,難道現在輪到中級以上職稱的了?
        對此,徐湖平院長認為,民營資本介入文物商店是必然趨勢,一開始門檻高也不一定是壞事,這將有利于今后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否則魚龍混雜、充斥市場,受損的是民營文物商店自己和廣大收藏者。一些收藏界人士提出,雖然準入門檻的高低是民間人士不能左右的,但相關規定要切實可行,如果想申辦的申辦不了,不申辦也一樣經營,那法規的制定也失去了意義。既然國有文物商店已經滿足不了收藏者的需要,那就應該讓民營文物商店來填補這部分市場空白。


        來源:收藏拍賣導報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北京將開拍重量級藝術大師經典油畫 下一篇:低投入高回報 藝術品投資“五易”撿漏法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羅斯 美軍宣布“華盛頓”號
        最新資訊

        ·預期鉑金長期價格將會走升 
        ·黃金石油泡沫即將到來
        ·長假期間金市或宜空倉   
        ·金價將受美救市計劃進程影響 
        ·報道稱融資融券獲國務院批準 國內業界
        ·9月26日成交總匯
        ·9月26日熱門品種點評
        ·9月26日集幣視點(本站專稿) 
        ·布什孰促國會: 救市刻不容緩
        ·一枚喀什宣統伍銭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