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在其古稀之年后,逢人便講:“我有了第三個兒子!”他的朋友們聽后,都一臉不好意思的恭喜他。雖然李先生堪稱偉大,但畢竟年屆77歲高齡。李先生全然不顧朋友們的尷尬神態,興高采烈地自說自話;“我很高興,我不僅愛他,我的兒子也將愛他,我的孫兒也將愛他!”
晚年得子,格外疼愛與珍惜,視為生命之延伸。他給愛子起名為“李嘉誠基金會”。
他對全世界說:“我的基金會就是我第三個兒子!”
李嘉誠基金會自成立至今,已捐資公益事業超過65億港元,主要在教育與醫療兩大領域。如果李先生將基金會自比最小的兒子,那么長江商學院堪稱“最小的孫子”。正因如此,這個2002年11月降生的“小孫子”,自然得到李先生的“隔代真傳”,就像康熙爺最寵乾隆孫。
2005年9月,長江EMBA與MBA的300余名學子將舉行首次畢業式。他們在讀期間,曾與李嘉誠進行了三次“與大師談心”,得到李先生真傳“三大藝術”。長江學子在畢業之際將珍藏之錄音化為文字,委托本刊首次“整體刊出”,以回報全社會。
我每次出門,在機場都能看到很多關于我的傳記這類書籍。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人感興趣的題目總是有關賺錢。既然那么多人有興趣,我今天便談談賺錢的藝術。
首先,回顧一下我與長和系的發展里程碑。我是在1940年因戰亂隨家人從內地來香港,不久日軍也到香港,我便沒有機會到正規學校念書。到1943年,父親因病去世,我因是老大便肩負起家庭重擔。1950年,我創立自己的公司長江塑膠廠。取名“長江”是我希望廣納人才,像長江不擇細流,浩瀚千里。到1971年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一年后改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并上市。1979年,我從匯豐銀行收購英資“和記黃埔集團”22.4%的股份,開始跨國經營。至今,集團業務已遍布42個國家和地區,雇員人數逾18萬。
當年,我事業剛起步的時候,除了我個人赤手空拳,我沒有比其它競爭對手更優越的條件,其中包括資金、人脈、市場等等。
時機背后是知己知彼
很多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公司快速擴展與壟斷市場有關,其實我的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樣,都是在不斷競爭中成長。當我們進入不同行業時,市場內已經存在比我們更強的競爭對手,并且由它們擔當主導角色。那么,老五老六究竟是如何變成第一第二?
很多關于我的報道都說我懂得抓住時機,那么時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認為,抓住時機首先要掌握準確的最新資訊,而能否掌握時機是看你能否在適當的時候發力,走在競爭對手之前。時機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己知彼。
作任何決定之前,我們要弄清自己的條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選擇。我們要和對手相比,知道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尤其,我們更要看到對手的長處。人們經常花很多時間去發掘對手的缺點,其實看對手的長處更為重要。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原來在英國投資了單向移動電話業務,面對新技術沖擊,我們覺得這個業務前途不大,所以決定結束。與此同時,我們正在考慮另一項剛剛在英國開始的雙向移動電話業務,現在稱之為2G。因此,原來的業務就必須賣出,當然賣出的機會絕少。
在做最終決策時,我把自己關在辦公室15分鐘冥想。我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我要非常小心再次審視這個行業和Orange這個項目,雖然早已計劃好,但我要再看Orange項目的前途是怎樣;第二,我要考慮和黃的財力、人力、物力是否可以支撐這個項目發展。
當我給這兩個問題肯定的答案之后,我馬上跟同事開會,發現大家的意見都跟我一致。于是,我們決定全力發展Orange項目,而且比對手做得更快更全面。Orange就在這種環境下誕生,并全速發展。
把握時機最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其實,時機背后的幾個重要因素,還包括“磨礪眼光、設定坐標、毅力堅持”。
知識可以磨礪眼光
知識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礪眼光,增加判斷力,有人喜歡憑直覺行事,但直覺并不是科學的方向儀。時代不斷進步,我們不但要緊跟轉變,還要有國際視野,掌握和判斷最快最準的最新資訊,靠創造比對手走前幾步。不愿意改變的人只能等待運氣,懂得掌握時機的人更能創造機會。幸運只會降臨那些有世界觀、膽大心細、敢于接受挑戰,但是又能夠謹慎行事的人身上。
1999年我決定把Orange出售,基于我看到當時歐洲市場的移動通訊發生一個大轉變。話音服務增長速度雖快,但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邊際利潤減低。數據傳送服務的增長速度比語音業務要高。所以,我選擇在現有通訊技術價值最高的時候,把Orange賣出去,再把錢投入到更符合實際需求的新科技領域上,例如第三代移動電話。
靈活架構與設定坐標
我們身處一個多元的年代,面臨四方八面的挑戰。以和黃為例,集團業務遍布42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全球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我在1979年收購和黃的時候,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結合中國人流暢的哲學思維和西方管理科學,找出一個適合公司發展與管理的坐標,然后建立一套靈活的架構,建立誠信和寬容為核心的企業精神,以確保今日的擴展不會變成明天的包袱。
因為,那時和黃主要管理層都是外國人,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被留用了。靈活的架構讓不同業務的管理層有自我發展的生命力,互相競爭,大家攀比著怎樣做得更好,個人由此尋找到更佳的發展機會,同時帶給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的治理守則和清晰的指引可以確保“創意空間”。企業越大,單一指令越不可行,不能每一個公司都執行一個指令,因為有些指令是不通用的,最終不能將管理層的不同專業和管理經驗發揮。
在長和系集團里面,我們有很多子公司孫公司,我會給他們定出不同的坐標,讓管理層在坐標的范圍內靈活發揮。
失敗都有定律
市場的逆轉由太多的因素引發,成功沒有百分百絕對的方程式,但是失敗都有定律,減低一切失敗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礎。以下四點可以增強承擔風險的能力:1.謹守法律和企業守則;2.嚴守足夠的流動資金;3.維持溢利;4.重視人才的凝聚和培訓。
現今世界經濟非常嚴峻,成功沒有魔法,也沒有點金術,但人文精神永遠是創意的源泉。作為杰出的企業領導,必須具有國際視野才能全景思維,具有長遠眼光并能務實創新,掌握最新最準確的資料,迅速作出正確的決策,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動。并且,在過程中,建立個人和企業良好信譽。
美國一個工會領袖退休時跟我說過一句話,“企業最大的失敗是企業關門。你關門破產,工人都跟你一樣失敗。”
全世界許多企業的失敗,都是因為面臨的機會太多,而資金與精力不夠。所以重要的是量力而為。古人說,先學爬,再走路,然后再跑,這是非常有效的。
一個人當然是不怕失敗,失敗后可以東山再起。但當公司有一定規模之后,你就要更小心。和記黃埔現在的現金流和未來8年的負債相差只是10%,就是說我有現金跟我未來8年負債風險承擔只是相差10%。我一定要步步為營,尤其是作為公眾公司。
企業做大怎樣控制
和記黃埔在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投資。但直到今天為止,管理并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原因是有一大批優秀人才。有的老外為我做事到今天超過30年了,我說你多做10年后再來問我可不可以退休。我留住他們的辦法很簡單:作為一個領導,想一想下屬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個相當滿意的薪金花紅,你還要想想他年紀大時怎么樣。公司發展對股東要有交待,同時也要為同事設身處地考慮。到目前為止,我是全香港給同事最高薪水花紅的一個老板。為什么對同事這么慷慨?他收入滿足后,就知道千萬不能貪污。
有人問我,企業做大后靠什么控制它,靠人還是靠制度?我的回答是,一定要靠制度,靠人絕對不成。最信任的人也一定要有監察與制衡。
正直賺錢是最好
很多人認為賭場是一種娛樂事業,每年能掙很多錢。巴哈馬政府鼓勵發展旅游,我們在那里蓋了3個酒店。總理跟我說,可以馬上給我賭場的執照。但是,我要求他們將一個原則立即寫在會議紀錄里……我們自己絕對不能經營賭場。旁邊的人說,這是總理給我們的,我說告訴總理,這個牌照我交回給他。我們蓋的是酒店,租給的人要開賭場不關我的事,我只按市場價值拿我固定的租金。
有的錢,比如你掉在地上一毛錢,你不去撿就浪費了。但是有的錢,即使是以億計算也不能賺。
我曾經說過,重要的是要建立個人和企業良好信譽,這是資產負債表中無法顯示卻具有無限價值的資產。
商業的存在除了創造繁榮和就業機會,最大的作用是服務人類的需求。企業本身雖然要為股東謀取利潤,但“正直”是企業文化的基礎,也可以視其為經營的其中一項成本。一個有使命感的企業家,應該努力堅持走一條正途。正直賺錢是最好。
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你是老板還是領袖?我常常這樣問我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的地位,這可以來自上天的緣份或憑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但做領袖較為復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板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管理者首要自我管理
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想當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項重大責任。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
我認為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變為能力的催化劑。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偉的夢想,但我懂不懂得什么是節制的熱情?我有拼戰命運的決心,但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天賜良機,但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但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恰如其分處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時因事地審時度勢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