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拍也要拉開序幕。面對如火如荼的藝術品市場,許多收藏家與投資者已在暗自摩拳擦掌。但是畢竟藝術品收藏是一種門檻相對較高的投資,并且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對于初入此道或者有意加大投入的人來說,還是需要先靜下心來,看看準備好了沒有。
看得夠不夠?
看得多不一定會鑒賞,但是要 想學會鑒賞就必須多看不可。在想投資某位藝術家作品之前要盡可能多地去看他的作品,多去了解他的藝術經歷,師承變化、藝術觀點和藝術成就,還要注意其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與特征,尤其是在藝術上的獨到之處。只有準確把握畫家的藝術風貌,知己知彼,才能進一步去偽存真,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力。
此外,在著重看一位或幾位畫家作品的同時,還需要盡量找機會去看同一時期或同一畫派的綜合展覽。去分析相互之間的師承關系以及相互的影響。比如看長安畫派方濟眾先生的作品,那么他的老師趙望云不可不看,同門的黃胄、徐庶之的作品不可不看,有機會的話更有必要親自去他們生活過的地方采風,舍得花時間去和他們的學生交朋友。這樣看得多了,才能夠真正理會長安畫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畫風。
當然,這些都是慢功夫,沒有幾年的苦功很難達到。如果想避開這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多向真正懂得鑒定的人請教,多請幾位來給自己“掌眼”。
分析得夠不夠?
參拍之前,不僅要明辨作品真偽還要考慮作品的價格因素。畫家的作品價格猶如股票行情,是常常變化的。雖然拍賣圖錄上都給出了一個估價作為參考價,但是又有幾件作品最后是按估價成交的呢?所以仔細分析市場狀況,預估最后的落槌價是拍前準備的一個必要環節。準備充分,這一環節不僅能幫助你順利地買到心儀的作品,更能為自己節省下寶貴的資金。
如果是出于投資的角度搞收藏,則更應該注意分析作品的成長性,換而言之就是更要注意它將來的升值空間。例如海派陸儼少的作品,三年前平均每幅不過10萬元,精品也罕有超出50萬元的,而今每平方尺10萬元的均價也被甩在了后面。
資金準備得夠不夠?
藝術品投資是一個相對風險較小的行業,但變現需要一定過程,不但是字畫,投資其他藝術品也是一樣。盡管它們的價值很高,但是和股票、黃金等金融資產相比,還有很多區別。突出的特點是,其流通性不如上述金融資產靈活。因此,需要提醒投資者,藝術品的投資只能是用閑錢投資,并且一定要量力而行。
好的作品應該有好的價位,部分初涉藝術品投資領域的投資者,沒有把時間花在研究畫作、畫家身上,而是抱著“賺錢”的目的而來,誰的畫“紅”就買誰的。這當中隱藏著極大的風險,很容易買到贗品。大拍上買家云集并且臥虎藏龍,最好不要指望在大拍中去撿漏,遇到“真、精、希”的作品該出手時就出手。在進入拍賣場之前,對自己心儀的作品一定要有個合理的心理預期價位和能夠承受的極限價位,超過堅決放棄,不能因為一時沖動而影響了自己的整個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