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人在30多歲前是掙錢的年代,30歲后是理財的年代,這是李嘉誠說的話。既然30多歲前大家都在拼命掙錢,那其實誰家沒點閑錢?只不過精明的人能讓這點閑錢不閑著。坊間常流傳著這么一個說法,說是香港人比上海人精,上海人比北京人精,什么叫“精”?在這個理財時代才真正咂摸出它的含義來了,所以我很希望倡導大家都來精明一把,每天告訴自己一遍“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案例
讀者龍小姐今年35歲,在一家公司做總經理助理,月薪6000元。先生在一家國家單位工作,平均下來每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孩子今年六歲,九月份準備上小學。
2005年龍小姐通過公積金貸款購買了一套商品房,貸款年限20年,因此龍小姐一家每月的固定支出為:住房還貸3000元,孩子每月幼兒園及一些興趣班的費用1000元,已經有一輛經濟型轎車,每月平均花銷1000元。
平時龍小姐一家過日子并不是很算計,發工資時,留出必要的支出與一些日常花銷,夫婦二人都是各拿各的工資卡。結婚八年,龍小姐一家現有活期存款五萬元,三年定期存款五萬元。
最近龍小姐看到周圍一些同事都在考慮購買一些理財產品以實現工資增值,同時很多同事也在考慮為孩子上一些教育保險,為自己購買商業保險,想到自家每月只有銀行那點可憐的利息,龍小姐也感覺很動心,但是又不希望承擔太高的理財風險。
頭腦中有了理財的想法——龍小姐邁出了“精明”的第一步,而她的案例也代表了相當一大部分收入不低、支出不少的讀者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天恩理財中心的理財師余玲玲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理財師楊丹菊,為龍小姐獻上理財錦囊妙計。
財務診斷
余玲玲分析認為,龍小姐的家庭財務屬于持續回報型,這類家庭往往理性、平和,有清晰的生活計劃和目標,他們愿意接受較低的風險,同時期望獲得持續穩定的回報,也就是說,希望理財產品如同“下金蛋的鵝”一樣。貼息債券、注重分紅的開放式基金、投連險等比較適合他們。
楊丹菊為龍小姐列出了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資產負債情況:資產包括房產,汽車,存款;負債主要是房屋按揭貸款;
可支配貨幣資產:10萬元
收支情況:家庭月收入10000元;家庭月固定支出5000元;生活支出2000元(估計)
固定投資收益(房租或其他):無
每月結余:3000元
總結:龍小姐的家庭是,收入不低,開支也不少,月節余資金有限,還貸壓力大,占整個支出的重要部分。而龍小姐過于傳統和保守的理財方式,把幾乎所有的資金都用于儲蓄,喪失了增值的空間,同時,龍小姐一家沒有任何商業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