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的價值
金銀幣的價值分為面額、自身價值(初始價格)、市場價值三種。
面額就是指金銀幣上的標注金額,金銀幣不按面額進行銷售,但面額是國家法定貨幣的象征,必須標明面額。
金銀幣的自身價值(初始價格)是按照貴金屬的實際重量,并根據國際金銀市場的浮動價格,再加上生產費用、營銷利潤等綜合因素由金幣總公司進行定價,并對外統一銷售的價格。
金銀幣的市場價值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主要看其題材的紀念意義、貴金屬的質量和重量、藝術設計的完美、雕刻技術和鑄造工藝的精良程度、文化內涵、市場需求等。
金銀幣由于實現了品種、成色、重量、直徑和面額的標準化,因而獲得了國際信譽,成為國內外廣大錢幣愛好者和收藏者信得過的產品。隨著中國金銀幣收藏投資者越來越多,某些品種發行數量有限,市場需求大,從而發生市場交易價格遠遠超過初始發行價格的情況。這與80年代的中國郵票市場非常類似,也是金銀幣市場逐步走熱的一個象征。
金銀幣不僅僅是國家法定貨幣,而且具備了藝術品、收藏品和投資品于一體的無形價值。它所表現出來的也不僅僅是金銀質地的光彩所凝聚的美,更多時候人們欣賞的是金銀幣深邃的文化內涵,那是中華民族的深厚歷史底蘊和傳統文化審美的積淀。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6-6 10:44:15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