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年產110億雙襪子,146億元的產值,襪都浙江諸暨一個叫大唐的鄉鎮,襪業的繁榮又為多少人帶來了財富。但財富大多是靠一分一厘才積累起來的。
二臺軋塑機,幾名工人,幾間房子,既是生產車間,又是銷售門市部,生產的也是很不起眼的小小襪鉤,這就是大多數大唐襪鉤生產廠的現實情況。
雖然每只襪鉤只有少少的一分甚至幾厘的利潤,小產品卻著著實實為生產經營者創造著財富。
褚勇潮:產品都是這些模子壓起來的......
1993年,從山里來到襪都大唐創業的褚勇潮夫妻倆,當初只是在鎮上辦起了一個供應各種襪業生產配件的商店,來到大唐后,他們并沒有象其他來這里創業的人一樣,把目光投注到做襪上,而是耐心又敏銳地捕捉有關賺錢的商機。一個偶然的機遇,他們辦起了這間襪鉤廠。
妻子 王鳳:當時資金又少,產品質量剛開始又不懂,又做不好,都是要一點一點的,勇潮天天很有耐心的,一天一天的起早貪黑的干,一點一點研究,機修工請不起,都是靠朋友幫忙的,有時候機修工那里請不起就是隨時叫一下叫一次有時候 50。有時候100,就這樣子的一點一點的熬過來的。
立足于自力更生,這對山里夫妻咬咬牙終于熬過了創業期。在辦廠的十年間,他們把賺得的錢基本上都投入到了再生產上,設備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新和提高,到現在,廠子仍然不大,可生產的襪鉤種類已由原來的幾種擴大到了400多種,凡是襪業生產中所需求的襪鉤,在這里幾乎都能采購到。襪鉤至今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行業,少人競爭,所以,生產襪鉤雖然利潤既薄又少,卻足可以讓這對夫妻過上富裕的生活。
褚勇潮:我們的生意現在做到南邊可以做到廣東,像北面像遼寧。
石景各:今年呢,爭取達到4千多萬雙......
同樣,依靠幾分幾厘利潤積累財富過上富裕生活的小產業與小行業在大唐還有很多。比如襪子的定型。石景各是大唐鎮上最早搞襪子定型的人之一,早些年他也辦過針織廠,后來,他轉而一心一意搞襪子定型,這反而成就了他這家企業的現有規模。
到現在,石景各所辦的廠在大唐共計100多家定型廠里屬于規模最大一列的:職工有80多名,兩條定型設備。去年,僅僅他一家定型廠就加工了3000余萬雙襪子。算一筆帳,如果每雙襪子的定型價在三分到四分之間,石景各給職工的報酬是計件工資,每雙一分半,這樣,職工在他的廠里打工,收入卻也不少。
職工:多的每個月有一千多塊,剛開始也就是600-700百塊,時間長了都是1000塊。
除卻職工工資與企業運作所需的成本,石景各定型一雙襪子所賺的利潤也只有一分左右。小不經大算,每年幾千萬雙的業務量也是可觀的一筆數目。
然而令石景各頭痛的是同行業的壓價式的競爭。由于近幾年搞襪子定型的人逐年增多,經營者又如同一轍相互壓價。還有每年數額不小的應收款,這使他頗感壓力,逼得他只能“節衣縮食”“精打細算”式地經營業務。
這種讓利壓價式的競爭確實無處不在。在大唐,繁榮的襪業經濟催生出了繁榮的彩印行業。20多家大大小小的彩印廠為襪業包裝提供了配套服務。與小投入小產出的行業相比,彩印行業的投入要比襪鉤廠和定型廠的投入高得多。
王寶鋒:還保存著1993年創辦時用過的老印刷機......
王寶鋒所辦的彩印廠在大唐是規模較大的。可以說,這家企業是跟隨著襪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至今,王寶鋒還保存著1993年創辦時用過的老印刷機。
王寶鋒:這個機器運行工作效率不高的,印個10萬張商標最起碼印三天時間。
在技改上,這些年來,大唐鎮上的彩印廠大多都是遵照“量力而行,跟著市場走”的原則進行的。市場配套的要求提高了,彩印廠的設備也就跟著提高。如果計算開辦彩印廠的成本,各檔印刷設備包括切紙機、生產用房以及購買紙張等流動資金,像王寶鋒這般規模的彩印廠,資金額度最少得七、八百萬元。相對于近1000多萬元的的資金運作,每印一只商標的利潤也只在幾分幾厘之間。辦一個彩印廠也是靠“數量”在賺錢,這時候,有沒有業務就顯得十分重要。
王寶鋒:另一個就是,假如客戶需要的話我能夠再能夠繼續投資設備,假如客戶認為這個質量可以了,那我就是這樣過去么,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個小廠么。
大錢能賺,小錢也要賺,正是通過每一分每一厘的積累,才有了象襪鉤廠、定型廠和彩印廠的利潤和效益,他們的財富就是這樣掙來的。
——三個百萬富翁的財富就是這樣靠一分一厘的利潤積累起來的。無邊春色把他們的創業經歷帖出來,對其他的一些創業者或許會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