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
理財就是炒股、炒匯、炒郵、買彩票……,就是一夜暴富,賺它個缽盈罐滿,天昏地暗。
診斷
在成熟的投資市場,收益總是與風險成正比的。作為個人和家庭,你若追求本息兩全的收益,那么,你最終獲得的只能是一種較低的收益。你若追求高企的投資收益,那么,你就得承擔與之相適應的高風險。在這個世界,免費的午餐是沒有的。
比如炒股、炒匯,的確有人發了大財,但更多的人是投入資本嚴重縮水。又比如炒郵票,也的確有人發了大財。但從1997年4月市場單邊下跌、持續低迷到如今,1997年4月被套牢的投資者若持有籌碼到今天,若他的投入資本還保存了30%,那么他就在郵市上混得很精了。若他的投入資本還保存了10%,那么他也不必過于悲傷,只要他左看看,右瞧瞧,曾牛得很的炒郵大亨們都有一個個倒下了,而他卻還幸存著,心理也就平衡了。再比如,創業投資,它既可能造就一大批重量級的富翁,但同時也可能使投入的資本全都打了水漂漂。
在美國,新創企業在2年內的死亡率就高達60%以上,而存活10年以上的企業,則在10%左右。
私人理財,它遵循的是終生快樂原則,它運用的是多種理財工具的科學、合理組合,它追求的是當前經濟生活、風險規避和私人資本效益最大化的統一。而不是拿身家性命去賭博,去玩一夜暴富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