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一套曾引起拍賣鑒定專家關注的《戲魚堂帖》(孫欽昂父子藏本)將在杭州的浙江蕭然拍賣公司拍賣,這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碑帖拍賣的熱情。
所謂碑帖,包含了“碑”和“帖”兩大部分。碑指的是古代的碑刻如墓碑、廟碑、功德碑、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等;而帖則是將古代和前代的名人墨跡(如書札、詩文、文書等)摹刻上石以供臨摹書之用。在古代,由于沒有照相印刷術,古人學習書法主要依靠的便是碑帖拓本。因此,碑帖歷來都受人重視,甚至還給了碑帖一個“黑老虎”的雅稱。但是,隨著照相術的興起,人們學習書法,可以借助珂羅版等印刷字帖,碑帖拓本的流傳就逐漸減少。近幾年,隨著古籍拍賣的逐漸“升溫”,被稱為另類“書法”的碑帖拍賣也露出了“黑馬”相。去年,一套八冊《戲魚堂法帖》在上海嘉泰拍出了82.5萬元;還有一本三國《王基殘碑》乾隆元年初拓本,在北京翰海以超過估價兩倍多的34.1萬元成交。
2003年,上海博物館以50萬美元購回四卷《淳化閣帖》最善本,引起了人們對碑帖善本價值的重視。《淳化閣帖》是公元992年(北宋淳化三年)根據宋太祖的旨意鐫刻的,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帖,由專人編選皇家收藏的歷代帝王、名臣和書法家墨跡而成,共10卷,其精拓本是當時皇帝用于賞賜的珍品,十分難得。《淳化閣帖》原版在公元1032年的火災中毀損,因此,祖刻的《淳化閣帖》拓本變得尤為珍貴。而后,刻帖之風大盛。在宋代,除了翻刻《淳化閣帖》外,著名的有潘師旦摹刻的《絳帖》和劉次莊摹刻的《戲魚堂帖》等。
收藏碑帖,講究較多。據專家介紹,收藏碑帖可以通過校勘拓本的先后和著錄查核,并根據碑帖上的題記和收藏印來判斷碑帖的價值。如果是孤本與珍本,且流傳有緒,價格自然不菲。比如這套《戲魚堂帖》(孫欽昂父子藏本)不僅有著名書法家張祖翼的題簽,而且還蓋有眾多的收藏印,其中“丙辰翰林”和“丙戌翰林”兩方印章尤其引人注目。據考證,這是清代著名的“父子雙翰林”孫欽昂和孫宗源的印章。孫欽昂,1855年(咸豐五年)中舉,次年(丙辰)中進士,欽點翰林院編修;其子孫綜源,也在1886年(光緒十二年丙戌)中第二甲62名。父子兩人,一個是丙辰翰林,一個是丙戌翰林,在這套《戲魚堂帖》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另外,碑帖如果有書法家或收藏家的題記,也會為碑帖增色。上海曾拍賣過一幅漢碑《三老諱字忌日記石》清前期拓本(立軸),旁有著名金石家羅復堪手書長跋,均章草寫就。結果這幅起價1200元的拓本立軸引起了收藏家關注,在拍賣過程中經過多輪回合的叫價,最終以3.6萬元的價格落槌。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