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人的最大需要是安全與保障,通過保險來保障創造財富的人,成為財富管理的一個基礎。 人的一生中需要多少張保單呢?在經濟發達的香港,人們這樣安排自己的保險計劃:大學生剛畢業時,一般要為父母買一張保單,這樣一旦自己遭遇不測,父母的晚年依然能夠得到贍養;第二張保單買給自己,提供意外和疾病的保障;結了婚,再買一份保單,即使自己出了意外,愛人仍能正常生活。等有了孩 子,第四張保單---兒童的意外或者疾病保險也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接下來第五張保單是給孩子準備的教育費用;等有了一定經濟基礎,買了房子和車,就需要為車房購買保險;30歲以后,開始為自己買一份養老保險,為晚年的生活未雨綢繆。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由于承擔的責任不同,需要安排不同的保險保障。剛工作時,經濟條件有限,一般對意外險的需求多些;成家立業以后,家庭的責任感重了,對健康更加關注,買大病保險的比較多,此外還要考慮人壽保險。商業保險的投入,可以作為社會保險的一個必要補充,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據統計,我國人均長期壽險保單持有量僅0.1件,遠低于發達國家1.5件以上的水平。我國家庭財產保險的投保率僅為5%左右,在發達國家約為80%。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最近提出,南方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但保險業與經濟發展的水平還不相適應,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此看來,提高人們的防風險意識,也是家庭理財的一門必修課。 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