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第一財經 > 理財 > 正文
         
        掌握各種投資工具的運行規律
        發布日期:2006-11-20 8:3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除國家壟斷的極個別商品外,絕大多數商品的價格都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所決定的。與此相適應,在投資市場上,投資品種的價格也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的。當資本流向某一個投資品種時,這個投資品種的價格上揚;當資本退出這個投資品種時,這個投資品種的價格下跌。以股票為例,當股票指數或某只個股價格超跌時,它的投資價值開始凸現。這時,一些獨具慧眼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會在低價位悄悄地吸入籌碼,做好建倉的工作。當這樣的工作被部分投資者接受,并形成一股力量時,市場繼續下跌,動力不足,繼而止跌反彈。在賺錢效應的示范下,更多的投資者將會積極加盟。資金的大量涌入,將使股指或某只股票的價格不斷上揚,以至達到一個時期的頂峰。這時,股票市場或某只股票的價格已經嚴重背離價值,泡沫橫生,投資風險開始凸現。這時,高明的投資者以其獨特的洞察力,預感到了風險的逼近,于是拋掉手中的籌碼,套現出局。這時股票市場或某只股票,由于流出的資金大于流入的資金,股指或某只股票的價格開始回落,在賠錢效應的示范下,已進入市場的投資者紛紛外逃,尚未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徘徊觀望。市場由于不斷失血,不得不逐級回落到一個時期的最低點。

        其實,每一種投資工具、每一個投資品種,都是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的。并且,這些規律在成熟的市場都是可以被投資者所把握。那么,有人也許會問,在某個投資市場,我已經“玩”了好多年了,說我對這個市場的套路沒搞清,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服氣。對于這一點,在投資市場有句比較時髦的話,道出了真諦:只有市場永遠是對的。那么,這是不是說某種投資工具的自身運行規律被打破了,不起作用了呢?可以肯定地說,不是。這種情形的出現,基本的原因有兩個:

        1.這個投資市場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階段或處于初始階段

        在投資市場,特別是新興的投資市場,初創期,基本是無規律可言的。如果硬要說有規律,那基本的規律是,誰敢于最先進入這個市場,那么,誰就能獲得高額的投資利潤,誰就能淘到“第一桶金”。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股票市場如此,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郵票市場如此,90年代中期的金銀紀念幣和流通金屬紀念幣市場也是如此。在上述階段,誰投資股票、郵票、金銀紀念幣、流通金屬紀念幣,并堅持持有,那么,誰就在很短的時間發大財了。但是,那并不是這些市場運行的客觀規律的真實反映,而只是一種投資工具在市場的初創期和拓荒期,其價值剛剛被發掘、被凸現、被各類投資者所聚焦的必然結果。當這個市場逐步邁入成熟的門檻以后,那種擁有籌碼就掌握了獲得高額利潤“金鑰匙”的所謂“規律”,被徹底修正,市場逐步向理性靠攏、向規律靠攏。那些在中國資本市場淘到“第一桶金”的百萬富翁,為什么在資本市場逐步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絕大多數都銷聲匿跡了呢?原因很簡單,這就是錯把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前期特點當作了規律,認為股票是一個只漲不跌的、最容易把握的投資工具。自己擁有100萬,就投資股票100萬,再向證券公司透支100萬(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初期是允許大戶以股票作質押進行透支的),以期通過杠桿經營獲取雙倍的高額利潤。哪料正在逐步向規律靠攏的市場,不可能永遠只漲不跌,當這些百萬富翁所持有(已質押)的股票價格跌到買入價格50%時,證券公司不得不依據合同進行平倉處置,以防范公司賠錢。于是乎,轉瞬間這些百萬富翁一文不名。以前收破爛的,仍然重操舊業,去收他的破爛;打漁的,仍然去打他的漁。

        2.對投資市場的判斷出現失誤

        投資市場上沒有常勝將軍。這是不是說,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掌握投資市場的基本規律呢?或者投資市場是無基本規律可言的呢?對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作些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就不難發現,無論哪個市場,只要它是成熟了的,那么,它的基本規律或它的市場周期性規律是不會發生質的變化的。就好像人類生生死死一樣,無論科學技術怎么發達、怎么先進,人,都不可能萬歲,萬歲,萬萬歲。我們不妨設想一下,人類如果發明了長生不老的仙丹,那么,人類只有繁衍,沒有失滅,總有一天,在這個地球上,人都沒有地方站,那怎么了得!生生死死,這就是人的生命的基本規律。但是,和平能延續人的生命,而戰爭則可能結束許多年輕的生命。保健、運動、調,良好的心態、規律的生活、良好的生活環境、不諱病忌醫,則可能延續人的生命。相反,則有可能影響生命的健康。

        成熟的投資市場也是一樣。雖然,它的基本規律是穩定的,但是,由于市場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總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不少人總是將前幾次出現的市場情況,當成了長久不變的法典照抄照搬,以致對市場做出了錯誤地判斷。以市場周期性特點極強的郵票市場為例,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前,郵票市場的漲跌周期一般為3年左右。但90年代初期以后,由于中國國民的投資渠道不斷拓寬,郵票的總市值也在不斷被抬高。因此,郵票市場的漲跌周期也發生了變化。從1991年郵票市場歷經第3次高潮后,到1997年才迎來第4次高潮,前后用了5年多的時間。19974月,郵票市場由高潮跌入低潮期后,按照以前的經驗,到20024月,從市場的周期時間段看,應該步入第5次高潮期了。從以往的經驗看,郵政在歷經多年的痛苦日子后,只要通過減少郵票的發行量,提高郵票的選題和印刷質量,就能重新激活市場,將市場帶出谷低,引向高峰。因此,在20014月,當郵票發行量從4000~5000萬縮減至1500~1700萬時,市場策劃了一次來勢兇猛的“井噴行情”。但僅僅不到2個月的時間,這次反彈就在“五一”長假中,被郵政大肆放貨打壓了下去。2002年春節前,市場根據國家郵政再次將郵票發行量調減為1290~1350萬的利好消息,再次組織反擊,但春節一過,市場又跌入了空前的恐慌,大量拋盤涌出,市場郵票價格一月較一月低。到200211月,發行量為1350萬左右的郵票和發行量為1290萬的小型張,除題材絕佳的《步輦圖》小型張,尚在每枚11元左右外,發售價為6.6/枚的《麗江古城》小全張、行價分別為8/枚的《黃河》、《大足石刻》小型張, 在市場上的實際成交價格分別為4.5/枚、4.3/枚、 4.5/枚。就連大陸、香港、澳門三地聯合發行的發售價為20/枚、發行量僅300萬枚的《世界杯足球賽》小版張,也跌破郵局發售價,每枚在15元左右。前期發行的郵票也無一幸免,紛紛在價格上下了一個臺階。這種情形的出現,是不是說郵票作為一個投資市場就要崩盤了?它就要壽終正寢了呢?我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要搞清這個問題,必須認真分析影響郵票市場復蘇的原因。我們認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1)國家郵政面臨兩難選擇。是以退為進,以犧牲當年新郵票發行的利潤為代價,重新激活市場,繼而帶動庫存郵品的銷售,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還是繼續以發行新郵“圈錢”為目標,將市場不多的一點血抽干?

        2)國家郵政與地方郵政的利益沖突趨于激烈。在國家郵政宏觀政策框架不變,即對下屬企業高利潤、高任務考核的前提下,下屬企業為了完成銷售指標和利潤指標,不得不違規向市場大肆傾銷貨源,使國家郵政的“救市”措施屢屢無功而返。

        3)郵票市場歷經多年的發展后,總市值大幅增長,套牢盤大幅度增加,沒有很強有力的措施,市場一抬頭,即受到郵票公司和投資者雙重貨源的沖擊。因此,對資金的需求量已不可同日而語。

        4)近年來,可用于國民投資的渠道越來越寬,投資工具和投資品種也越來越多。加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比郵票好玩的東西越來越多,集郵群體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因此也呈萎縮的狀態。基于這樣一些因素,郵票市場由低潮進入高潮的周期將越來越長,啟動也越來越難。但是,在周邊投資市場和藝術品市場尚未出現重大變化之前,郵票作為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特點不會變,郵票市場的周期性特點也不會變。當然,第5次郵市高潮何時來臨,對于這一點,我們能夠說的是,何日國家郵政的新郵發行不出去,受到市場的普遍抵制,那么,為了“生產自救”,郵政就可能以犧牲目前的利益,而換取長遠的利益。只有到了這一天,我們才能大膽地說,郵市的春天又來臨了。

            匿名發表·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上一篇:10大城市男人理財氣質大比拼 下一篇:小知識

        相關新聞

         

        焦點圖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羅斯 美軍宣布“華盛頓”號
        最新資訊

        ·券商絕密會議:再跌還有“猛藥”
        · 誰將扮演美國金融業救世主 
        ·浙江破獲非法炒金案 涉案額近600億元 
        ·9月27日成交總匯
        ·齊國六字刀 真品估價數萬元
        ·三款后奧運主題產品上市
        ·9月27日磁卡行情報價(僅供參考)
        ·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問責郵政求活路
        ·驚天大黑幕 滄海一朵花 
        ·郵市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經典美圖

        難得一見的 探秘人間天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靚 極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寫
        過癮!你能 孫菲菲最新 閉月羞花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