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供投資者選擇的理財產品琳瑯滿目,人民幣理財產品、
保險、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一應俱全,令人眼花繚亂,不知選什么好。加上不同的理財產品分屬不同的營銷機構,理財師的指導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給投資者挑選理財產品帶來一定的困惑和難度。在哪里買比較合適?買什么樣的理財產品才適合自己?尋找哪些理財師進行指導最為可靠?這一連串的問題使投資者云里霧里,一時不知從哪兒下手。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成熟而理性的投資者,僅有正確的理財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以五個方面作為理財產品的選擇標準。
一、理解理財產品的特點。選擇理財產品,要從其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等方面綜合考慮。事實上,每種理財產品只具備其中的某一項或幾項特點,這就呈現出理財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因此,以類比或模仿的方式選擇理財產品是不可取的。
二、充分考慮理財產品推出時的具體環境。盡管不同的理財產品有其特定的收益規律,但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并不是每種理財產品自始至終都能夠取得優良的業績,特別是受證券市場影響較大的基金產品,基金凈值的變動很容易受證券市場的影響,表現得忽高忽低。這時,關注證券市場的變化就顯得特別重要。
三、選擇專業性高的理財產品。專業的理財機構和高水平、高素質的理財師,在理財產品的收益及風險的判斷和指導中具有更多的優勢,并能全面揭示每種理財產品管理和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和將要出現的風險。
四、不可忽略對理財產品的跟蹤。選擇了理財產品特別是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之后,投資者不能將之束之高閣不聞不問。理財產品的收益狀況會隨著理財產品管理人管理和運作水平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謂對理財產品的跟蹤,就是要動態、及時地跟蹤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本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修正自己的投資預期。
五、及時進行理財產品的盤點和調整。購買理財產品之后,對其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考慮投資成本而不考慮時間價值的做法也是不全面的。因此,月末、季末、年中或年終,對自己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進行盤點和調整,有利于全面把握資金收益狀況,并與整體市場的收益狀況進行對比,從而實現最優的資產配置和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