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股市行情誘使眾多普通投資者打起了“增資擴股”的小算盤。于是,我們看到了
銀行里的儲蓄存款不斷地被搬進股市,甚至,有人動腦筋繞過監管將貸款資金也“殺”了進去。
然而,這種做法不僅安全性大成問題,風險極高,甚至就純從資金成本角度來衡量,也未見便宜。各類金融機構更是應該提起警惕,謹防金融風險的發生。
股指的連幅上揚,吸引了大量新開戶和大筆資金駐足市場;股市瘋狂的賺錢效應,更讓新老股民陷入了一場新的瘋狂。面對錢生錢的效應,讓很多人發出“只恨自己的錢少”的嘆息。
上月央行所發布的10月份金融運行報告顯示:同9月末相比,10月份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減少76億元,這是2001年6月份以來首次出現的月度儲蓄存款下降。那么,居民儲蓄存款流向何方?兩組數據給出了答案:今年10月份,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比上月增加了2161億元,同比增長了182.9%,今年1至3季度中國股市投資者的新開戶數為279.61萬戶,約為去年同期新開戶數的3倍。
既然股市成了賺錢的聚寶盆,而銀行則是錢最多的地方,于是不少新老股民把眼光瞄向了銀行——不如貸款來炒股?雖然銀監會明文規定,嚴禁將貸款用于股市投資。但在金錢和巨利的面前,有不少人動起歪腦筋,他們利用銀行業務的漏缺,甚至不惜假造合同,騙取銀行的貸款。殊不知,他們這樣做,不僅要支付高昂的成本,還有可能觸犯了刑法。
招術一:信用卡提現獲取貸款
案例:看到在股市里“淘金”的幾個同事賺得盆滿缽盈,小李好不羨慕。可是小李工作沒幾年,每個月過著“月光族”的生活,哪里有鈔票去炒股?然而,小李卻在信用卡賬單上找到了自己的“融資之道”。
最近,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為了推廣信用卡提現業務,不僅把小李信用卡50%的提現額度提高到了100%,還推出了柜臺提現免除手續費的業務。小李一算,錢包里有好幾張信用卡,加起來的信用額度也超過了3萬元。如果把這3萬元的額度全部拿過來炒股,豈不是就獲得了自己股市里的第一桶金?
小李當然也知道,從提現當日起,必須按照每天萬分之五的利率來繳納信用卡的貸款利息。可是,按照同事們的說法,這些日子在股市里一天賺個百分之五都不稀奇,萬分之五的利息又算得了什么?自己跑兩個短線,一定就能把這筆錢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