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挑刺的眼光來創業 |
發布日期:2006-12-26 20:2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徐菲的老家在廣西梧州滕縣太平鎮。1995年7月,從湖南一所工藝美術學院廣告裝潢專業畢業后,徐菲就直接和同學南下廣州找事做。由于沒有工作經驗,想找一份設計師的工作很難。在老鄉處一直借住了兩個多月,工作還是沒有找到。老鄉勸她拋開專業,隨便找份工作,先在廣州立住腳再說。
在老鄉的勸說下,徐菲進入了廣州天河區一家小廣告公司做業務員,前3個月只有600元底薪,之后,每個月要完成5萬元業務量才能拿到基本工資和提成。雖然條件苛刻,但徐菲別無選擇。1995年9月初,徐菲報到上班后才發現,好活兒全都被老員工圈走了,留給自己的只有廣告頁張的業務。跑廣告單頁又苦又累,有時幾單業務的廣告費還沒有別的項目一個零頭多,加上徐菲初來乍到,沒有客戶資源,整天象無頭蒼蠅般亂跑。4個月下來,業績只有1萬多元,拿到的那點兒收入連維持生活都困難。后來在一位部門經理的幫助下,她才慢慢擁有了幾個固定的客戶,每個月可以勉強完成公司的定額。 用心做事的人才會有機會
在廣告公司時間長了,徐菲認識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位姓周的朋友,供職于廣州某地產公司策劃部。周先生知道徐菲是學廣告裝潢專業的,自身又愛鉆研,對廣告單頁頗有研究。有一天,他找到徐菲,讓她幫著看看他們設計的廣告。“我們每天派發30多萬份報紙夾頁單張廣告,連著做了一個多星期,沒有什么效果。你看看我們的廣告設計是不是有問題?”說著,他遞給徐菲一張廣告單頁。徐菲左看右看,說:“我看不出這個廣告在設計上有什么問題。”周先生說:“設計上沒問題,那你覺得問題出在哪里?”徐菲告訴他,報紙夾頁廣告最容易出問題的有兩個地方,一是廣告設計,一是報紙夾派。“難道問題出在報紙夾派上?”他告訴徐菲他們的夾派工作由某報發行站負責。徐菲問他對方給他們夾一份廣告,他們給對方多少錢?周先生說:“一毛錢。”
這個價格比徐菲所在公司的價格要便宜得多。徐菲想,以這樣低的價格做報紙夾派,刨掉給報攤和報販的費用,再刨掉人工成本,哪里還能有錢賺?不虧本就算不錯了!要想賺錢,只有想別的辦法。什么辦法呢?熟門熟路的她心里明白,卻沒有說出來。她怕說出來周先生會有想法,以為她是在故意貶低對方,以便搶生意。她只告訴周先生:“你在我給你指定的范圍內,分5天每天再投放一次你們的廣告單頁試試,我來替你監測一下。一周后,我把監測結果告訴你。”
周先生走后,徐菲請來4名同事幫忙。每天他們騎著自行車,在清晨5時左右,就來到這家報社的發行站,每人跟著一個發行員,把發行員投遞的報紙數量、地點全部記錄下來。到了第4天,徐菲已經把這家報紙在那個區域內的發行情況弄了個一清二楚。第5天,徐菲找了個撿垃圾的,在發行站閑逛,等到報紙分發結束后,發現分揀臺下還有幾捆該地產商的廣告單頁沒有夾派,她就讓撿垃圾的以兩角錢一斤的價格全部收了下來。
周一,周先生請徐菲喝早茶。徐菲問他:“他們跟你們說在那個范圍內他們報紙的發行量有多大?”周先生說:“10萬。”徐菲說:“水分太大。在那個范圍內,他們報紙的發行量充其量有1萬份。”見周先生不相信,徐菲把腳邊的一只彩條袋打開:“這是不是你們的廣告單頁?這是我讓人在那家報紙發行站當廢品收來的,還有幾袋我帶不過來。”
接著徐菲把調查的過程向周先生說了一番,周先生不住地點頭。過后,周先生讓人給徐菲送來了一個大信封,信封里裝著5000元錢。周先生說這是公司給他們的辛苦費。后來周先生所在公司又更深入地對那家報紙發行站進行了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對那家報紙發行站提出了索賠。索賠成功后,又給了徐菲1萬元。這些錢徐菲和她的4個同事平分了。
成功可能是不經意的一句話
這件事之后,周先生和徐菲的關系更親近了。周先生很佩服徐菲的細心和吃苦精神。有一天,他對徐菲說:“現在有一些廣告代理商缺乏職業道德,做事偷工減料賺昧心錢。他們賺點昧心錢是小事,如果耽誤了客戶的計劃,那就是大事了。如果有這么一個公司,可以替客戶全程跟蹤廣告公司的廣告投放,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客戶,我想一定會有生意。”他看看徐菲,半開玩笑地說:“你為什么不試試呢?就我所知,廣州有這種要求的公司可不在少數。”
周先生走后,徐菲認真地想了很久,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時候她已經在廣州的廣告圈內呆了有一段時間,對其運作模式已經相當熟悉。她知道廣東經濟發達,商家樂意花大錢砸廣告,廣告市場十分繁榮,僅廣州市登記在冊的廣告公司就有2300多家,每年營業額達50多億元,另外還有專營戶外廣告的公司700多家,戶外廣告的經營額一年有26億元。市場大了,難免魚龍混雜,一些廣告公司就靠虛報廣告投放數量,或者與媒體勾結起來,虛報發行量和收視率來欺騙客戶。如果真有這么一家公司,可以替廣告投放者監督廣告公司的行為,說不定還真的會有市場。但是她仍舊不放心,又經過一番認真的市場調查后,徐菲感到心中有數了,她辭了職。
徐菲看到了機會,決心搏一把。1997年3月,徐菲在員村租了一套三居室,又花3000元錢買了5臺二手電視機和4臺收音機,可以呆在家里監控視聽廣告的情況。用這種精糙的方式,徐菲的專職廣告調查員生活開始了。周先生所在的房地產公司成了她的第一個客戶。雙方商定,當周先生的公司需要對廣告投放情況進行調查時,就委托給她,根據工作量大小,每次報酬不低于5000元。如果根據她提供的線索,可以幫助向對方提起索賠,索賠成功后,她還可以按一定比例提取獎金。
巧尋突破點
徐菲豪情萬丈,準備大干一場,但很快她就發現干這行遠非想像中那么容易。1997年4月底,各大商家準備趁著“五一”消費黃金周投放密集的廣告,徐菲決定抓住機會去游說商家,可是到處碰壁。一天,她去拜訪白云區一家地產商,當對方聽清楚她的來意時,不冷不熱地說:“我們不需要這項服務。我們的策劃部會通過客流量和來電詢問的數量分析廣告效果。如果效果不行,我們會重新選擇廣告代理商,我們用不著什么額外的監控。”
怎樣才能讓客戶相信自己呢?徐菲希望找一個突破口。“五一”黃金周這一段時間她沒有再外出尋找客戶,而是搜集了10家廣告投放大戶,在家里24小時監控他們廣告播出的情況。她買來秒鐘,請了幾個朋友,大家輪流著守候在電視機前觀看廣告,把這10家廣告投放大戶廣告播出的時段、廣告片長一一紀錄下來,同時把節目錄了下來。“五一”一過,她就把監控報告打印出來,寄給了這10家公司,隨信寄去的還有一份廣告監控勞務報價表。
監控報告猶如定時炸彈般一個個被引爆。節后第一個工作周,這10家公司的高層都相繼約見了徐菲。徐菲的監控報告和廣告代理商報的廣告播出次數和片長有很大的誤差。有的時段根本就沒有廣告播出,廣告代理商也說播出了。這些公司通過律師拿到了節目播出通知,證實了徐菲所言。在事實面前,廣告代理商無法狡辯,只有乖乖認罰。這些公司從挽回的損失中拿出一部分獎勵徐菲,一共給了她5萬元,平均每家5000元。一位老總對徐菲說:你就是廣告市場的一桿公平秤,我們樂意為此付費。
通過這個案例,徐菲嘗到了甜頭。她如法炮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她的事業蒸蒸日上。到1999年,徐菲已經同時為200多家企業提供廣告監控服務,每年收入超過40萬元。
做人要厚道
徐菲的行為讓一些廣告代理商斷了財路,他們對徐菲恨之入骨。面對這種情況,徐菲一方面在心里告訴自己不要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警惕。她想和氣生財,總是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化解矛盾。在為客戶遞交廣告監控報告的同時,她會同時為廣告代理商提供一份整改建議書。當對方按照她的建議整改合格后,她會積極動員客戶重新選擇這家廣告公司做代理。一些客戶會聽從她的建議,重新選擇原來的廣告公司做自己的代理,也有一些客戶對她的建議不置可否,但至少徐菲覺得自己問心無愧。
隨著廣告行業日益規范,徐菲有一種危機感。她不斷尋找著新的市場,新的機會。一方面,她希望通過良好的服務,穩定住廣州市場的客戶資源,另一方面,她努力將市場向廣州以外拓展,比如,將市場拓展到整個珠三角地區。
2003年8月的一天,徐菲在東莞出差,遇到武漢一家玩具出租加盟商,這位玩具出租加盟商告訴她:“為監督加盟商切實把廣告費用到廣告上,防止他們玩花樣,沒做廣告卻說做了廣告,中飽私囊,我每年都得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累一點苦一點沒有什么,可是加盟商究竟是否投放了廣告?投放了多少廣告?仍舊不得而知。平面廣告還好監督一些,讓他們拿出樣刊樣報就可以了,電視、電臺廣告,只能看播出通知。最難控制的是傳單和報紙夾頁,究竟印了多少,派發了多少,完全是一本糊涂帳。”
當他得知徐菲就是干這個行當時,雙方一拍即合。通過徐菲的調查,發現這家玩具出租店在廣州地區的加盟旗艦店除了投放了一些宣傳單張外,并沒有投放其他的廣告,但在他們提交給總部的單據中,卻有投放報刊、電視廣告的紀錄。通過徐菲的調查,發現他們的單據都是花錢通過關系弄出來的,有些甚至是請假證販子做的。
這件事使徐菲了解到,一些廠家把廣告投放計劃跟經銷商的銷售業績掛鉤,按比例返回宣傳經費,這筆經費需要在廠家監督下使用,問題是很多廠家并不在當地,他們如何才能監督他們的經銷商,讓這些經銷商真正將廣告費用在廣告上呢?很多廠家為此感到苦惱。這使徐菲又看到了一個大市場:那就是替廠家監督經銷商的媒體廣告投放。經過調查,她發現自己的這個主意很受廠家的歡迎。為此,她計劃在各大中心城市設立廣告投放質量監控點,以便組成一個監控網絡。到今年3月底止,徐菲已在重慶、武漢、上海組建了廣告投放質量監控點。目前徐菲僅在廣州地區的客戶就達300多家,年營業額上百萬元。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成績也許算不了什么,不過,對一個白手起家的女孩子來說,這已經算很了不起了!
科學投資雜志點評:挑 刺
徐菲的創業過程,就是一個給人到處挑刺的過程。當初徐菲還沒有學會給人挑刺的時候,她混到連飯都沒得吃,經常要靠同事、朋友接濟才能勉強度日。后來一位借給她500元吃飯的部門經理教給她,要想做成業務,要成為一個好的業務員,就要讓客戶感覺你是一個有用的人,對自己有幫助的人,而不是一個只懂得伸手要錢的人。那么,客戶哪里需要幫助呢?客戶在什么地方用得著自己呢?這里就顯出了徐菲的悟性,她的辦法就是“挑刺”,走到哪里就給人把“刺”挑到哪里。有“刺”的地方就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就是用得著她的地方。徐菲的第一單業務就是這樣來的。那時候她天天在街上轉,滿世界收集夾在報紙里、隨報贈送的單頁宣傳廣告。有時候一天能收集到幾十種。然后,她就坐在那里分析,用自己學廣告裝潢出身的專業眼光給這些廣告挑刺。挑出刺來了,第二天就給人家打電話,或者登門拜訪,也不管人家愛聽不愛聽,噼哩啪啦就將自己的意見倒出來。結果,一家地產公司的策劃負責人還真聽進去了她的話,不但把自己公司單張宣傳廣告的設計和夾派任務交給了她,還給她介紹了許多地產圈內的朋友,后來的那位周先生,就是這個人介紹給她的。
徐菲迄今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就是走到哪兒,給人把毛病挑到哪兒。對她來說,挑毛病的過程,也就是發現業務的過程。因為這種做業務的方式,從破壞中創造,徐菲也得罪了不少人,看了不少冷眼,受了不少罪,有一回甚至被一個莽漢約出去單挑。可見,任何人要想做成一件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商機探查和商機發現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從“不和諧中找出路”。什么叫不和諧?比如說你把這個廣告打出去,希望每天會有100個人登門訪問,1000個人給你打電話,結果只有10個人登門訪問,100個人給你打電話,這就叫不和諧,是愿望與現實間的不和諧。有心人就會去想,這種不和諧是如何產生的?是廣告制作有問題,還是廣告派發有問題?或是產品不對路?顧客群定位有錯誤?有心人就可以從中發現商機。商機來自改進,來自從不和諧到達和諧的過程。徐菲就是這么發現她的商機的。這個世界不和諧處處存在,商機也就處處存在。按照《科學投資》闡述的這種方式,仔細檢查你所能接觸到的那些商業流程,仔細比較他們的起點和終點,從中發現不和諧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也許就是你的機會。按照這種方法,相信你很快就可以發現屬于自己的商機。
學徐菲這個榜樣,需要幾個條件,1、要有很好的眼光。徐菲如果不是學廣告裝潢專業出身,又在廣告業歷練了好一陣,她就是想給人找毛病,恐怕也找不出來。2、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挑刺找毛病總是不受人歡迎的,哪怕你的指正非常正確。3、要有自己改進或者幫助別人改進的能力。好比一個醫生,如果你總是能幫助病人發現他的病,卻不能開出藥方來幫助治療他的病。你只有“察疾”的能力,卻沒有“療疾”的本事,那你還不如別告訴人家有病,被嚇死的人,總是多過真正因病而死的人。光會挑刺賺不到錢,會幫人拔刺才能賺到錢。4、找準屬于自己的市場。徐菲做的事并不新鮮,廣告監測國外早已有之,國內的央視索福瑞也是專干這一行的。徐菲聰明的地方,就在于專找索福瑞這樣的大公司大鱷魚不屑吃的小食、零食,否則的話,她自己恐怕早就被人吃掉了。徐菲一年服務200多家公司,營收只有40多萬元,平均一個服務對象收費不到2000元。這樣的收入大公司也許不屑一顧,對小本經營者卻是相當不錯。小本經營者經常犯一個毛病,就是發財心切,恨不得一夜暴富,其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對小本經營者來說更為可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