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個人的職業前途需要設計一樣,經濟前途也需要規劃。我甚至認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8年理財生活,我的經驗就是盡早買
保險、別沖動購房、讓基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是那種手指并攏后縫隙挺大的人,按民間的說法是一種漏財之人。從小,為了買書,我會花掉父母給我的每一分零花錢。在大學里我也會把獎學金很快花掉。我幾乎沒有受過任何理財教育,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手中的一點小錢。
1997年畢業到深圳工作那年,我決心要改變一下用錢方式。畢竟我要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了。為鍛煉毅力,我將當時手頭的1000元余錢存了3年定期。3年里我沒有提前支取這筆錢,即使是在我最想買衣服的時候。3年后當我取這筆小錢時,我已經有了一處單身公寓。又過了3年,我已開始換住到一套大房。但回顧8年的理財生活,教訓還是多于經驗。
盡早買保險 我認為自己最英明的一項理財規劃是在剛工作3個月就買了保險,那時我23歲8個月,月收入僅在2500至3000元之間。當時我在同事的不解和諷刺中買了中保人壽的松鶴養老、一生安康、重大疾病定期三種險。以至于我在單位的外號變成了保險發燒友。
那3個險種月繳需430元。雖然在深圳這只不過意味著一頓飯錢,但對當時的我而言卻并非易事,好在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對比現在的各類保險產品,我慶幸自己的先見之明,數次降息已使這些高回報的保險產品絕跡了,F在看來這三個險種真的非常合算。不僅所繳的保費會適時全部返還,還有數倍保障的險種設計,而且這三個險種設計涵蓋了養老、健康和終身壽險三個方面,綜合保障性比較強。
在距30歲一步之遙的那年,我調整了保險計劃,加大了保障額度。由于當年買的健康險是只保障到70歲的定期險,且額度較小,我在有關分紅健康險停售之前,又加買了分紅型的終身健康險。此外,我還加買了一些女性保障險種。雖然為此我會增加數千元保費,以至于每年幾乎會有一個月是在為保險公司打工。但綜合性保障計劃讓自己很心安,它是督促自己存錢為未來做準備的一種有效方式。
我去考過一次保險代理人考試,以加強對保險知識的掌握。一定要在年輕時做好人生的理財和保障安排,保險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雖然保險被稱為一種較為保守的理財計劃,但我覺得必須從它起步,再做其他投資規劃才最安全。
現在我經常建議較年輕的朋友,一定要趁早買保險。原因有二,同樣的險種,年齡越輕,繳的保費越合算,二是要在年輕健康的時候投保健康險,否則一旦身體有問題再想去投保,就要付出很高的代價。
兩大理財教訓 除了安排保險計劃之外,我對自己其他的理財規劃并不滿意,其中有相當多的教訓。
一是沒有養成記錄收支賬目的習慣,花錢隨意性比較大。經常沖動購物,表面上看沒有花費多少,但積少成多,浪費了不少錢。
二是抵御小房子的誘惑。
剛工作兩年,看到單位附近有單身公寓推出“首期交一成,其余兩成分兩年四次交清”的購房計劃,非常動心。交一成房款僅需兩萬多塊錢,加之有一套自己房子的想法太強烈了,我幾乎不假思索就買了。
現在算來這套僅40平方米的小房子并不省錢,首期加月供再加入住時的一大堆費用,3年內我為這個小房子也付出了10余萬元,如果這3年租房,恐怕只會花掉4萬塊左右。
雖然現在這個小房子已租出去了,房租完全可以用做月供,但我覺得為了它我還是耗費了很多現金,浪費了其他的投資機會。
年輕人要抗拒房子的誘惑,早早投資其他領域會有更大的收獲。實際上工作地點的轉換和職業的調整都會使你必須調整居住地,過早買下房子,反而會受到束縛。一定要使你的第一套房子成為一項有益的投資,而且買房子最好一次到位,轉換的成本太高了。雖然市場吹噓先從小戶型起步,再二次置業,但一次置業成本不僅僅是首期和月供,還有相當多的入住成本,即使不裝修或簡單裝修,也會耗掉很多錢,而這些錢實際上至少可以負擔數年內租房的費用。多積攢幾年做較高回報的投資會比在年輕時買房更有利,一定要減少帶來持續現金支出的不智消費。
讓基金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實際上我一直沒有特別成習慣的投資規劃,這也是8年理財生活的重大遺憾。目前在投資方面我選擇了基金,希望能堅持長期投資。
買基金漸成潮流,我確信它會成為每個人未來生活的一部分,F在我參加了兩家基金公司定期定額計劃,每月定額投入購買一些基金單位。我買基金的目的是將其作為養老計劃的一部分,買基金一定要有長期投資的打算,不能太在意短期回報,長期持續投入會有不錯的回報,我希望自己在年老的時候不會后悔年輕時所做的理財選擇。經過20-30年投入可以有一個無憂的未來生活。
現在剛畢業的年輕人應該比我更幸運,因為市場上會有很多好的理財選擇。我覺得盡早做理財規劃是比出去泡吧和旅游更重要的事,因為理財是一件對一生有益的事情。達到了財務自由才是人生自由的最高境界。
記得有人說過“一個人勞動的最高賞酬不在于因為勞動有所獲得,而在于通過勞動造就自己!边@句話對我極有震撼力。而有效的理財就是用勞動造就自己的一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