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股市的火爆、基金的熱銷,為個人理財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今年個人理財市場將會怎樣?多位理財專家提出,今年股市、基金好行情容易使投資者產生較高期望值,投資欲望會更加強烈,因此提醒投資者在關注理財收益的同時,更多地關注風險。 銀行理財師認為,2006年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股民"變"基民",滿城遍是"基金客",為了買基金,有些市民將定期存款取出來購買,甚至有人抵押房子,貸款買基金。 對這樣的理財方式,理財師認為,目前市民對理財的理解存在一些誤區:大部分市民認為理財是通過追求高收益來使財富得到快速增長。事實上,高收益必然帶來高風險。她主張,理財實質是從財務的角度審視人生,達到人生財務的平衡。市民應該樹立正確的理財理念,進行理性投資。 建議市民今后在理財時,首先要了解個人或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收支情況及財務自由度。其次要了解理財產品特點。無論是哪種理財產品,要先了解其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根據自己資金安排的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有要以專業理財制勝。專業的理財機構和高水平、高素質的理財師,會在理財產品的收益及風險的判斷和指導中具有更多的優勢,多聽聽他們建議,有助于自身的理財。
|